我今天正开车去超市,路上突然想到奥迪E5上市的消息,顺便还刷了官方发布的宣传片。救命,是下班后无聊到一定境界才会看那些视频的,突然发现……好像真挺不一样的。
你说,23.59万起的价格,入门还能更便宜点,像是优惠后就能低于22万。这种价格放在豪华电动车里,还算合理——毕竟,我从一些朋友的体验来看,关键还是看是不是值。觉得供应链的压力要比起传统燃油车大很多,尤其是在电池、芯片这种环节。
我记得有个销售朋友曾说:这波新能源报价,很多厂家都在抢‘价’,输赢不光在价格,关键还看配置跟续航。奥迪这次放出773公里续航,简直吓我一跳,估算下来,能跑个300多公里都没问题(这段先按下不表)。心里琢磨:这么高的续航,跟起步价还能打个折,确实挺有吸引力。
回头一想,奥迪的这套设计其实很有品牌DNA。你看不到传统那种锐利硬朗,而是用一种未来感十足的设计语言,像个科幻片里走出来的。灯光设计那块,我还真想亲眼看——sphere概念车的灵感,星钻光幕,听着就像天上掉馅儿饼一样梦幻。可实际上,车灯的制造难度高不高?我心里偷偷猜测:也许这只是一种市场营销噱头——灯光效果增加,但其实装配复杂度也得考虑。
我刚才翻了下之前的笔记和相册,看到那次去看车,售货员说这个灯组其实成本很高。他还特意提到,造神话似的灯光效果,确实让很多人心动。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这灯光到这里就够炫了,还能不影响风阻?不然风阻系数得怎么算,尤其是封闭式格栅设计,风阻能降到多少?我想了个大概估算,大概是0.24左右(这数据估算,可能偏差大)。这对续航提升应当是个帮扶。
再说内部设计,结构化建筑美学,听起来挺高端,对吧?但是我觉得,这其实就是个摆拍,实用性怎么样?比如说,那个奥迪助手豆包,我试用过几次,还是挺智能——能理解我说的话,甚至知道我想做什么(偶尔还能猜对,心里暗想:它是不是也会偷偷偷懒?)。我还喜欢那个触控台的奥迪智慧岛,有点像苹果Touch Bar,少操心,功能一键到位。可我怀疑,能不能长期使用?毕竟,如果那个快捷按钮都用烂了,岂不是还得回到繁琐的菜单里折腾。
还有个点,动力系统。多变的选择,后驱四驱,百公里加速秒杀很多同价位车。220kW到379kW的电机,感受就像开上了闪电,速度感是真的。充电呢?我猜:快充能到80%大概30分钟(大概估算,来源是市面上的快充技术),这对于懒得等的人来说挺友好的。知道,实际用起来,续航和充电时间还差点说服力,但这次对标的,明显是更追求性能的用户。
说到性能,我的一个疑问:这样的续航和加速,电池的耐用性和安全性如何?这块我不敢全凭感觉猜,供应链太复杂。一件事我还唏嘘:动力电池的那个电芯,制造工艺其实就像米其林轮胎,质量差一点,用久了就是个隐患。
我还记得一次跟修理工聊天,他说:我最怕的,就是那些‘自动驾驶’功能一用就出事。就像家用电器一样,科技永远追不上人性。奥迪这次和Momenta合作,开发的德系Driving DNA还真挺高端,能覆盖城市、高速、车位场景,但现实里,出事故的概率是不是还会更低?我觉得还是得看算法优化。
说到算法,我突然有个奇怪的猜测,不一定对:也许,这车的驾驶辅助系统,像个超聪明的胡同导航,会有点像人工智障,特别是在复杂路况中反应慢。毕竟,硬件和软件之间的配合不像焊接那样完美,肯定还是有漏洞。
朋友说:这车的价格合适,但你会真的喜欢开它吗?我想想,或许是颜值和科技感吸引人,但实际操控、后续维护还得看很长一段时间。顺带一提,车子外面那些线条真的很有未来感,像个未来机器人。
对了,那个配备的自动驾驶辅助,真的能在城市里跑得好么?还是像我用的那个半自动辅助,老出问题让我想扔掉?这点我没细想过,只知道科技的进步就是要靠不断试错。
说到我还挺在意:这种智能科技,未来真能像宣传里那么无缝衔接吗?还是会像我每次换新手机,折腾半天找不着文件,最后只得祈祷它别出问题。采用所谓火山引擎大模型的豆包——我猜:是不是还会被‘黑客’盯着?这点我真没敢问售货员。
走着走着,心里其实挺复杂的。这辆车,像是未来一部分的折射,也像我自己一开始对新事物的犹豫。在通勤路上,看着窗外的天色,突然觉得:是不是科技越发达,人心越容易迷失?还是说,真正的考验在于,我们用这未来去追寻些什么?
不管了,回头还得想想,自己要不要买一辆试试——但愿它别像那些国产神车一样,总是挺漂亮,但用着用着就出bug。
(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倒是挺喜欢那股未来感,让我偷偷琢磨:这车的未来会不会也像我昨天晕头转向的快递包裹一样,拆开了,发现没啥新鲜,甚至还要自己多装几次电呢?距离真正的未来,还得再等等,或者说,我们需要的,是更踏实、更实用的未来。所以,你觉得,技术再好,操作方便不烦人吗?这点其实也是我经常在思考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