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主们的心声:二手车残值真是令人心碎呀
你知道最近在朋友圈、微博、抖音什么的,大家都在晒自己二手车的“残值”
实在就像在晒“血汗钱”一样
咱们身边的亲戚、朋友、兄弟姐妹,不少人都遇到这个事儿:买了新车没多久,二手行情一跌再跌,心里那个苦
真是“巴适巴适的”难受
比如说,俺身边有个哥们,去年刚买了台特斯拉Model 3长续航全轮驱动版,指导价可是275,500元,结果一年过去了,他估摸着转手价大概只剩下17万多点
还有一个朋友,去年花了339,500元买了个高性能版Model 3,估价也能卖到22万多
残值率比起长续航版还差点内容
更别说,2022年买的Model Y后轮驱动版,估价才1.34万,几乎只剩买车时的一半左右
▎新能源车残值:像“打水漂”一样惨
你要说最让人心塞的,除了特斯拉之外
蔚来的ET5也没好到哪去
记得当时落地价是26万多块,折腾到两年后,能拿回来个11万多,亏了快15万
光这个比例就够“闹心”的了
按指导价29.8万算的话,亏得更厉害
咱们在合肥北瀚行汽车销售那边的负责人张力也说了,这样的残值表现,“还算正常”——你说这话
倒是车商们赚了个盆满钵满
可是,咱们的车商老兄们也没得便宜
张力讲,主要原因是:眼下的消费能力在降,车价“内卷”得厉害,二手车要么高周转
他还说了个让人一听就晕的:正常的库存周期大概是30天左右,但数据显示,事实上,库存超过30天的二手车商比例达到了35.6%
平均库存周期竟然达到了43天
亏本经营成了“家常便饭”
▎二手车市场的“死局”是真的难熬
这样的困境到底是怎么造成的
其实,背后藏着一张无形的“大网”
技术换代速度快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价格战像打仗一样激烈
比如,新能源车的“心脏”——电池,几乎占了整车成本的四成,想象一下,消费者刚提车几个月,下一代电池技术出来
旧款车就直接“打折”居然“蒸发”七八成的价值
就像你刚买了个新手机,半年后苹果、华为推新品
而且,越来越多的智能辅助系统、智能座舱、车机软件升级也是让车子的“资产”在飞速折旧
每次厂商推出新版本,老车主的“资产”都在瞬间“贬值”,像一块块融化的冰块,三年时间,旗舰车都能亏掉七成价值
谁还能指望这资产还能“保值”
再加上,价格战打得比拼“死”,一会儿头部品牌降个几万
车商仓库里的车,还没等卖出去
账面上的亏损就已经确定
有时候,新车促销价比二手车收车价还低,看到这事情,真让人觉得“天哪
这市场怎么变得这么古怪”
▎行业乱象:黑幕太多,消费者吃亏惨了
说到底,这市场的乱象像个“毒瘤”一样
反反复复折腾着咱们消费者
有人用“技术手段”篡改里程,把旧车变“准新车”,或者用政策漏洞制造“零公里二手车”
这些操作让市场变得“乌烟瘴气”
要知道,很多二手车其实都在“假装”自己是新车,价格低得让人心动,但背后暗藏风险:比如,车企会用“过户车辆不享受首任车主权益”来拒绝保修,遇到电池、电机出情况,车主只好自己扛
还有,很多租赁公司会大量低价处理“退役”的营运车辆,比如说,三年车残值不足20%,他们把车一股脑儿往市场扔,价格一降再降
搞得普通二手车商利润空间几乎被压缩到“零”
这样一来,车商们就更怕“收车”,卖车也难
形成了个“你死我活”的恶性循环
专家们也在头疼 其实,造成这个“死局”的原因不少
技术更新太快,价格战太激烈,行业机制不成熟
比如,某头部品牌新款上市短短半年,电池升级,旧款立马“蒸发”40%的残值
再比如,车企不断推新,智能化、网联化也在加速,老车变“老古董”
资产“快速贬值”成为常态
车市的价格战也是“罪魁祸首”
当头部企业为了抢市场,突然官降几万
库存一堆,亏损还没扛住
更奇葩的是,有时候新车的优惠价比二手车的收车价还低,消费者看到这个,心里一“咯噔”,就变得“再等等”,结果库存越堆越多
再说那些“首任车主权益”,比如终身质保、免费换电,等到车子变二手,很多权益都“打折扣”
这一切都说明,行业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残值评估机制,价格就像雾里看花
车商们也有自己的“妙招” 要想扭转这个尴尬局面,车商们其实也在努力探索
张力说:“要是不能取消新车的补贴,起码要让新车和二手车的补贴平衡点更合理
最关键是要杜绝‘零公里’的二手车
”他还强调,所谓“零公里二手车”,其实就是刚登记不久就转手的车,里程几十公里
这类车一出,价格体系就乱套了
比如,一款新能源旗舰车型,新车挂牌价是7万多元,但“零公里”二手车只卖5万多,降了差不多28%
这实在就是“打击”二手车市场的“毒瘤”
而那些收来的里程只有一两万公里的车,反而比“零公里”还要贵点
更严重的是,很多“零公里”二手车存在“里程篡改”、库存车“伪装”成“新车”的情况
一旦买到“假新车”,后续的质量情况、保修权益都成了“天坑”
这些情况不解决,新能源二手车市场就难以“走出泥潭”
▎行业“救命稻草”:科技和制度的创新
其实,想让这个市场变得“明亮点”,除了打击“黑操作”
还得从技术和制度上做文章
比方说,蔚来推出的BaaS电池租用方案,把电池资产剥离出来,用户不用担心电池贬值情况
三年后残值还能比传统方案高出不少
宁德时代也在搞电池标准化、统一管理,试图让不同车型的电池可以通用、互换
说到咱们这些二手车商,未来可能要靠技术手段和更科学的机制来“救场”
比如,建立更全面的残值评估体系
减少“试探”和“盲目”定价的样子
也可以引入“信用评级”机制,把那些“诚实守信”的车商和车主优先推向市场
消费者必知:如何在残值“迷雾”中自保
说到消费者,最关心的莫过于“我该怎么买车
”其实,咱们可以学点“生存秘籍”
第一,买车时要选那些有“官方保值承诺”的品牌,比如蔚来的二手车,提供一年延长保修和免费换电,残值能高达74%
第二,避免追求“新款”太快
最关键是技术升级太快的品牌
比如,某些品牌半年内连续推出新版本
旧款立马“贬值”得快得离谱
第三,用“电池租赁”或“BaaS”方案,把电池贬值风险转嫁出去
在用车的过程中,要做好“细节管理”
比如,每月用慢充充满,校准电池管理系统;及时升级车机系统,保持智能功能的“新鲜感”;保存好所有维修和充电记录
而且,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数据显示,完整的维保记录能让二手估值高出8%-12%
这可是“真真切切”的实惠
要紧时候:何时出手,如何最大化残值
再说,车子到第三年
这个时候,技术还没完全“过时”,还能通过厂家渠道“置换”
千万别去“改装”车辆,否则就会丧失“官方认证”资格
反而“赔了夫人又折兵”
像特斯拉的认证车,要保持原厂状态
最终,咱们得明白,想在新能源车的“贬值潮”中站稳脚跟
就得“理性选车、科学养护、长远打算”
这“十二字真言”——“认清现实、理性选择、科学养护”,绝对是咱们在市场大潮中“自保”的真理
只要每个车主都多点耐心、少点冲动,才能在这场“产业变革”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