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说起捷豹路虎,不知道你们心里会浮现出什么画面? 是早年路虎极光加价几十万还抢破头的风光,还是现在走进4S店发现销售比顾客还多的冷清? 最近我刚巧去店里转了一圈,说实话,场面有点让人唏嘘。
五年前,谁能想到这个级别的品牌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当年极光加价30万照样有人买单,现在优惠十五万却少人问津。 数据就摆在那儿——路虎七月份全国只卖了861台,捷豹稍好,也不过1566台。 放在整个豪华车市场里,简直像是一粒沙掉进沙漠,连个回声都听不见。
咱们不从什么战略高度分析,就从一个普通想买车的消费者视角聊聊。 我那天周末下午去的4S店,大厅亮堂堂的,车擦得锃亮,但除了我,就另外一家人在看车。 几个销售站在一旁,眼神里都是期待。 说实话,这场面真的让我有点意外。
聊起价格,更是让人咋舌。 国产的捷豹XEL现在不到20万就能开走,路虎发现运动也掉进了30万区间。 放在五年前,这价格你敢信吗? “七折豹、六折虎”,以前是句玩笑,现在几乎成了现实。 价格一降再降,听起来挺划算是不是? 但品牌形象也跟着一路往下掉。 我跟一位还在坚持的经销商朋友聊过,他说现在客户不是嫌贵,反而是觉得“你这品牌不值那个价”了。 你说尴尬不尴尬?
更麻烦的是电动化这一步,走得是真的慢。 到现在,你能买到的捷豹路虎纯电车,全是“油改电”的老平台产品,市场根本不认。 而他们跟奇瑞合作的新能源项目“神行者”,喊了两年多,最快也得明年才能落地。 等到那时候,市场又变成什么样子? 朋友们,现在国产新势力一个月就能推一款新车,蔚来、理想、问界打得火热,BBA的电车也渐渐起势,捷豹路虎却还在准备中……节奏慢得真让人着急。
不光节奏慢,合资这条路也走得不算顺畅。 常熟那座号称“全球标杆”的工厂,投资百亿、产能二十万,现在利用率连三成都不到。 国产化本来是为了更亲民、更走量,结果反而把品牌拉进了价格战的泥潭。 进口的揽胜、卫士还能撑住场面,甚至贡献了大部分的利润,但光靠这两款车,扛得住整个品牌吗?
说到底,咱们消费者不是不愿意为豪华买单,而是你得给我们一个买的理由。 设计、技术、体验、品牌价值……总得占几样。 现在捷豹路虎的设计还在线,但智能、电动、服务这些新东西,明显跟不上。 你说它车不好吗? 也不见得。 底盘质感、越野能力、英式豪华味儿,都还在。 但光靠这些,在2025年的中国市场,真的不够看。
现在他们终于说要变了——暂停现有国产车、全力搞电动、重新做品牌。 方向是对了,但时机已经晚了不少。 神行者项目请来了原来小米汽车的文飞负责,能看出想突破的决心。 但怎么在奇瑞的平台上做出捷豹路虎的味道? 怎么让消费者相信这不是一台“换壳奇瑞”? 这些都是大难题。
说真的,我不是不看好他们翻身,只是觉得这条路会特别难。 现在不是五年前那个市场了,客户更懂车、更挑剔,也更有主见。 光靠降价没有用,得拿出真东西——设计惊艳、技术领先、体验独特,总得沾一点。
最后抛个问题给朋友们:如果捷豹路虎明年真拿出一台有诚意、纯电平台、智能拉满的全新SUV,定价三十多万,你会考虑吗? 还是说,你已经移情别恋,爱上了新势力? 这样的捷豹路虎,你觉得还能重回主流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