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亿打水漂?揭秘造车新势力为何沦为笑柄

拜腾汽车,一度被视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明星企业,却在资本的青睐与市场竞争中遭遇了令人唏嘘的滑铁卢。从耀眼的“四小龙”之位到如今厂区杂草丛生、管理层分崩离析,这个故事在业界不仅成为反面教材,也为投资者和创业者敲响了警钟。到底是何种内因与外部环境,将一家有着84亿元资本的大公司推向了废墟?

84亿打水漂?揭秘造车新势力为何沦为笑柄-有驾

回溯拜腾的初始阵容,可以说其创始团队堪称豪华。公司凝聚了宝马背景的技术专家,以及深谙中国市场运作的高管,更和腾讯、一汽等巨头牵手。正因为此,公司在短时期内筹集了高达84亿元人民币,并一度与蔚来、小鹏等并列新能源“四小龙”。问题的种子却在这看似鼎盛的时期埋下。

为何有如此雄厚资本,却久久未能实现量产?此处的答案隐含在资金流向与企业运营的深层结构之中。据内部披露,公司账面虽有几十亿资金,但真正用于产品研发和生产的部分却寥寥无几。北美办公室员工高达三百余人,其一年的零食支出居然高达五千万元。员工福利几乎“无上限”,随意享用进口咖啡与水果。值得一提的是,连员工名片都坚持以环保材料制作,成本竟然高达数千元一盒,甚至员工制服也要求从法国和德国定制。这种过度“烧钱”现象,虽彰显公司对员工体验与品牌形象的重视,但在实际运营与资本回报间却埋下了巨大隐患。

84亿打水漂?揭秘造车新势力为何沦为笑柄-有驾

再看公司的项目管理与内部协作,混乱程度可以说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中国团队与德国团队之间沟通成本极高,一个细小的设计改动需要三个月反复拉锯,难以形成有效决策链。与此创始人毕福康与戴雷的理念分歧加剧了公司管理层的分裂一方希望扩大海外市场,而另一方强调深耕国内市场。二者始终无法达成统一,导致责任互相推诿,并走向分道扬镳。毕福康甚至选择跳槽到另一家车企,留下原团队深陷工资拖欠与供应商账款未结的泥沼。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生产层面,公司不仅长期拖欠员工工资,也有供应商账款久拖不付,甚至被多次报道存在偷工减料、应付检查等不规范行为。这些事件,不仅导致企业声誉严重受损,还让原本对拜腾寄予厚望的产业链上下游变得心灰意冷。

84亿打水漂?揭秘造车新势力为何沦为笑柄-有驾

央视于2020年公开点名批评拜腾,指出其“烧光84亿连车壳都没搞出来”。尽管公司企图自救,多次与富士康等产业巨头寻求合作,希望重启生产线,但富士康在全面审视其混乱局面后选择急流勇退。更具讽刺性的是,南京的拜腾厂区已流拍六次无人接手,工厂杂草蔓延,设备长期闲置,无人问津,宛如一座现代工业“鬼城”。

而在同一时间段,蔚来、小鹏等竞争对手却在激烈市场环境下持续推进技术革新与产能扩张,力图抢占头部新能源车企的位置。拜腾与同行的差距,也从侧面揭示了企业管理、资金利用和执行效率的重要性。钱烧得再多,战略、协作与管理缺失依然会导致企业陷入泥潭。

84亿打水漂?揭秘造车新势力为何沦为笑柄-有驾

如今,打开互联网,拜腾频频成为网友们调侃的对象,成了关于“如何不乱花钱”的活教材。其84亿元融资,既不是数字意义上的巨额资金,也非行业天文数字,但在关键节点失败,没有推动量产、没有实现技术突破。企业管理的混乱、决策的延误、资源分配的失衡,让拜腾从行业宠儿沦为市场弃儿。

综合来拜腾的沉沦,绝不只是个案。从烧钱不断到管理失控,从团队分裂到供应链危机,每一个环节都凸显了新兴产业公司在高估值、快融资下的脆弱。新能源汽车行业本身技术迭代快、竞争压力大,拜腾却在烧钱与内耗中迷失本心,未能建立起稳固的产品竞争壁垒,也未能利用其高管和大企业资源进行有效落地。

84亿打水漂?揭秘造车新势力为何沦为笑柄-有驾

是,拜腾的倒下,道出的不仅是融资与品牌建设的迷思,更是中国新经济赛道下创业者必须面对的基本命题唯有扎实的产品力、科学的管理体系以及高效的资本运作,才能真正在风口中站稳脚跟。拜腾的失败,终成行业反面教材,其背后的教训值得所有创业者和投资人深思。随着市场和资本日益成熟,类似企业或许会越来越少,但拜腾留下的遗产与警示,无疑将长久地影响行业发展路径。

——

84亿打水漂?揭秘造车新势力为何沦为笑柄-有驾

拜腾汽车曾是明星企业,并且当时与蔚来、小鹏齐名,它也被归为“四小龙”之一,而且创始人有宝马背景,也有中国市场的高管。与此拜腾还背靠腾讯和一汽,并且还获得了84亿人民币融资,不过最后公司却没有产出量产车。南京工厂杂草丛生,而且设备也闲置无人问津。

并且,公司账上仍有几十亿,不过这些钱并没有被用在主要生产方面。另外,北美办公室有300多人,而且一年零食消费达5000万,同时员工可以随意吃进口咖啡以及进口水果,甚至员工名片成本也高达上千,且名片号称环保材质,尤其是员工服装都要从法国和德国定制。

84亿打水漂?揭秘造车新势力为何沦为笑柄-有驾

2020年展销活动,公司为将概念车空运到美国,花了200万,随后展会结束后,还又将车海运回来,例如这些折腾的成本,已经可以造几台车。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管理层极度混乱,而且中国团队跟德国团队关系紧张,比如一个小设计也能拖三个月没有结果。

再就是,创始人毕福康和戴雷发生分歧,而其中一个想进军海外,另一个专注国内,并且互相推卸责任。最后毕福康直接跳槽到另一车企,剩下的人连工资都发不出来。而且员工被拖欠薪资,更有供应商账款不结,还屡屡爆出偷工减料来应付检查。

84亿打水漂?揭秘造车新势力为何沦为笑柄-有驾

央视在2020年点名批评拜腾,指出烧光84亿,量产车都没影,不过公司并没有完全死心,先后寻求富士康合作,称想重启生产,可是富士康发现问题后也迅速离开。工厂已经流拍六次无人接手,杂草快淹没厂房,厂区宛如鬼城。

蔚来和小鹏同期不断造车并且增加销售,而拜腾钱烧完还什么都没做成,最后网上全是拜腾的段子,它被视为不乱花钱的教材。84亿资金,在关键环节没有变为成果,比如量产和技术攻关均未实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