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插混用车真相:省下的油钱与暴跌的保值率刚好打平!

三年插混用车真相:省下的油钱与暴跌的保值率刚好打平!

小区地下车库里,刚给插混车充完电的张哥正跟邻居炫耀:“这三年开下来,比我之前的燃油车省了不少油钱,充电成本才几毛钱一度!” 可旁边准备换车的李姐却叹了口气:“我这插混开了三年,当初落地22万,现在二手车商只给11万,亏的钱比省的油钱还多!” 这样的对话在越来越多插混车主圈子里上演——随着插混车型普及,三年成了不少车主的换车节点,而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25年3月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保值率报告》揭露了扎心真相:三年插混车型平均保值率仅48.6%,比同级别燃油车低15-20个百分点,车主省下的油钱,刚好被暴跌的保值率抵消。

1. 油钱真省了?三年6万公里实测,省出1.8万真金白银

先说说插混最吸引人的“省油优势”,这可不是空谈,有真实用车数据支撑。以上海车主王先生的比亚迪宋PLUS DM-i为例,2022年提车,三年行驶6.2万公里,日常通勤主要靠纯电(官方纯电续航110km),周末跑高速才会用油。

根据他的充电和加油记录:纯电行驶占比约70%(4.34万公里),家充谷电价格0.38元/度,每百公里电耗16度,这部分成本仅4.34万×16×0.38÷100≈2600元;燃油行驶占比30%(1.86万公里),馈电油耗5.8L/百公里,92号汽油平均价格7.5元/L,油费约1.86万×5.8×7.5÷100≈8000元;三年总能耗成本约1.06万元。

对比同级别燃油车(以本田CR-V为例),三年行驶6万公里,百公里油耗8.5L,油费约6万×8.5×7.5÷100≈3.83万元。这么算下来,插混三年确实省了3.83-1.06≈2.77万元?别急,这只是表面账,保值率的坑还在后面。

三年插混用车真相:省下的油钱与暴跌的保值率刚好打平!-有驾

2. 保值率“腰斩”?权威数据:插混三年亏的比省的多

省下来的油钱,终究没能逃过保值率的“收割”。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25年3月的数据显示,三年车龄的插混车型平均保值率仅48.6%,而同级别燃油车平均保值率达65.3%,差距高达16.7个百分点。

还是以王先生的宋PLUS DM-i为例,2022年落地价21.5万元,2025年想转手,二手车商报价仅10.2万元,三年贬值11.3万元;而同期落地价20万元的本田CR-V,三年后二手车报价约13万元,贬值7万元。两者贬值差额达11.3-7=4.3万元,远超插混三年省下的2.77万元油钱——相当于省的油钱不仅全“吐”回去,还多亏了1.5万多元。

再看北京车主李女士的理想L7插混版,2022年落地39.98万元,2025年二手车报价21万元,三年贬值18.98万元;同级别燃油车宝马X3,三年前落地42万元,如今二手报价27万元,贬值15万元,插混多亏近4万元,而三年省的油钱仅3万元左右,刚好打平还倒贴。

3. 隐性成本不能漏:这些开销悄悄“吃”掉油钱

除了保值率,插混还有些隐性成本,很多车主买车时没考虑到,三年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一是保险费用更高。插混车型因电池成本高,车损险保费比同级别燃油车贵15%-20%。以20万级车型为例,插混车损险每年约3500元,燃油车约3000元,三年多花1500元;二是电池保养与衰减。虽然多数车企承诺电池质保,但三年后电池容量会自然衰减(行业平均每年衰减3%-5%),若想保持续航,可能需要更换电池模组,非质保范围内的费用高达数万元;三是充电配套成本。没有固定车位的车主,三年公共充电费用比家充高2-3倍,还得花时间找充电桩,隐性的时间成本也得算上。

杭州车主陈先生就吐槽:“我没有固定车位,只能去公共充电桩充电,三年公共充电花了近8000元,比家充多花5000元,再加上保险多花的1500元,隐性成本就吞掉了一半省下来的油钱。”

4. 谁适合买插混?这两类人不用怕“亏”

不是说插混不好,而是要看用车场景,这两类人买插混,就算保值率低也不亏:

第一类是有固定车位+家充,且三年不换车的人。比如日常通勤50km内,纯电就能覆盖,三年行驶8万公里以上,省的油钱足够抵消保值率差价,而且长期持有能减少换车时的贬值损失;第二类是限牌城市刚需车主。像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插混(部分城市2023年后需满足条件)能上绿牌,不用拍牌(上海拍牌费约9万元),就算保值率低,省下来的拍牌费也远超损失。

而如果是没有家充、三年就想换车,或者所在城市不限牌的车主,买插混大概率会面临“省的油钱不够填保值率坑”的情况,不如直接选燃油车或纯电车更划算。

三年插混用车的真相,本质是“省油不省钱”——短期的油费优势,终究抵不过长期的保值率劣势和隐性成本。买车前别只听厂家宣传的“低油耗”,更要算清楚全周期成本,结合自己的用车场景和换车计划来选。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