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了极狐T5,动力真的强多了!
上个月我还在试零跑C10,那个感觉还不错,比我预期的要稳,就是动力方面还算可以,毕竟是15万以内的增程SUV,能做得这个档次,也算过得去。
但今天一坐到极狐T5,心里就有点不一样了。你说它的动力真心香,不是吹的。
其实我一直在关注新能源SUV,尤其是增程的那种。说实话,增程车能不能跑得远、够不够快,一直是我内心的痴迷。
我查了点资料,T5的0-100加速只要6.5秒,这对同价位的SUV来说,已经算挺肉了,别说常规燃油车。这个加速,让我有点想起我开过的那些跑车(这段先按下不表)。
不只是动力。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T5的馈电油耗才5.18L/100km,续航1215公里。你知道我为什么关注续航?因为我盯的其实是平时家用,尤其上下班、周末短途,续航够用才不赶脚。
这个数字,比我以前飞快翻查的小众品牌,同价位的,平均续航低个二百,尤其在纯电模式下更显优势。
(这段先抛一边)
你说这些数字,听起来挺官腔,但我用的其实是采样到的体感。估算的,毕竟没人一条路试一千公里,样本少,但我觉得这续航是真的能干到家。
这次试驾是我第一次直观感受到:增程器启动几乎无感。
我特意问了销售,‘你们的增程器噪音大吗?’
他笑着说,‘几乎听不见,几乎感觉不到它在工作。’
我现场特意听了下,几乎像房间里的风扇声,没有让人烦躁的嗡嗡。
这个细节作为配角,说明设计上还是用心的。
不过我还是好奇:这动力,是不是只看数据?
其实不然,得试出个实操差别。
我实际上最后一个小时一直在关注油门的敏感性和推背感。
结果发现,T5的动力输出线性顺畅,踩得越深,符合预期的推背效果。而除了界面上显示的加速度,实际感受更重要。
尤其是在上坡起步时,没有那种‘费劲’的感觉,精神很放松,也算是一点品质体现。这让我想到,很多新能源车,尤其是增程,动力其实差不多,但就是某些品牌还在硬撑动力值,一旦动力跟不上,刹车就不够软,变得很紧绷。
【这段先按下不表,也许会跑题到电池和供应链的问题,但重要的是这些材料背后到底怎么影响驾驶体验。】
我还记得,之前和朋友聊过,他说:你系统的调校,才影响车的感受。
的确。比如零跑C10,动力还可以,但底盘调校、噪音控制……悬架硬度我觉得偏大,一开始路面再差,也不至于颠成那样,还会让人觉得硬挤。
而极狐T5,本身的悬架调得挺舒服,碰到点坑洼,没有那种绑死的感受,整体偏软而有支撑。
你说这是不是也跟研发工艺有关?
是不是跟供应链零件有关?
我估计也有关系。
我其实觉得,整个供应链的稳定性,是厂家能把调教做得好的关键。
唯一让我觉得稍微糙一点是,充电口的设计——有点硬,要用力插进去,不太顺畅。倒也说得过去,毕竟不是手感最差的那款。
问一下,读者们:你们觉得,买车最看重的是什么?
是动力?续航?还是真正的用车体验?
我猜,绝大部分人其实在这两者之间折中的肉搏,毕竟都不可能全都完美。
【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放慢脚步,观察细节。比如我在朋友圈写的:我上次试驾完,头脑里全是这个车的调教细节,而不是数据表上的黑体字。】
说到细节,有趣的是:我当时还问了销售,这车的保值率怎么样?
他说:大概50%左右,当然这个跟行情、车型热度有关。50%的保值率,好像也还行吧。
我心想:这也算合理吗?毕竟,新能源车,那个残值一直是个迷,尤其是品牌和市场接受度(最新数据我没细想过,但猜测B端的品牌尚未普及到像某些传统燃油车那样强势)。
动机归根结底还是用得开心。
我确实想:如果我每天上下班开T5,能跑个3年4年,换辆新车还值50%,其实也不错。
刚才还粗略计算了个:百公里的维护成本,燃油车大概估算在2.5元左右/公里,新能源(含电费)可能在1.5元/公里,不考虑充电设施久远差异,差价还挺明显。
【有点碎碎念了,反正关键是,我还没搞懂自己最看得重的是什么。毕竟车,也不是只靠数字打天下的。】
最后一个细节,我还记得朋友说,‘极狐的售后真没得挑。’
虽然压力大,毕竟都是新的品牌,但我跟他们反映过,维修点多一些会更安心。
你们知道,做售后这事,靠谱的地方少,特别是一线城市,品牌背后就是供应链和服务体系的博弈。
我知道这篇写得有点啰嗦,但反正就是觉得:
极狐T5,动力是真的强,也许没有某些爆款那样火得那么快,但细节打磨让人刮目相看。
你猜这车的静音除了用料,还跟哪块供应链环节关系大点?
我觉得,还是从源头控制,才能有最后这些细节上的好体验。
(这段先按下不表,可能会牵扯太远了。)
写到给自己留个悬念吧:
作为一个喜欢无限可能,但又不想被套路的人,你会怎么选?
或者,我是不是只是被新车那种特殊的味道冲昏了头?
坦白说,开这个T5,心情是真的不一样了。
反正,一辆车,最重要的还是有没有在细节上戳中你的心。
你们觉得,像这种动力和续航双优的SUV,还有没有价格刚刚好的可以推荐?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