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北赛道上那台黄色高压电池标识的Panamera,已经在测试打破7分04秒957的成绩,保时捷工程师这次动了800匹V8混动的心思
纽北北环,Kesselchen弯段。
一台Panamera从盲弯中甩出来,尾部那条横贯整个车宽的固定尾翼死死咬住气流。四出排气还在嘶吼,但电机已经提前半秒开始补力,后轮几乎是被推着完成出弯动作。直线末端重刹,前盘温度瞬间飙到八百多度,碳陶瓷材质硬扛住连续减速。车身侧面闪过黄色标识——高压电池系统的警示色。
这台车已经在这儿跑了好几个月。
工程师们的目标写得挺直白:7分04秒957。小米SU7 Ultra留下的那个成绩,现在被钉在保时捷测试部门的白板上。Taycan Turbo GT跑了7分07秒,差三秒。有人觉得可惜,有人开始琢磨怎么把这三秒抹掉。
答案比较特别——拿Panamera上。
V8还在,4.0升双涡轮增压那套东西没动。但变速箱里多了电机,电池组塞在后备箱底下。综合功率往800匹那边靠,比现款Turbo S E-Hybrid的771匹还要狠一点。涡轮迟滞的那零点几秒,电机先顶上。高转速后段容易掉力的区间,混动系统帮你撑住。
这套组合在账面上看着热闹,实际跑起来就是另一回事了。电池会热,重量增加了操控负担,前后配重得重新算。莱比锡工厂那边据说为了减重,能上碳纤维的地方全上了。机盖、尾翼、扩散器、内饰板,锻造轮毂换成镁合金的。林林总总刮下来八十公斤,功率重量比才勉强够看。
车尾那个固定尾翼是从GT3 RS那儿学来的思路。可伸缩尾翼在高速时下压力不够用,固定式的能在两百公里时速以上压住三百多公斤。纽北那几段高速弯,车身浮不浮得起来,全靠这东西。前脸格栅开得更大了,翼子板开了散热口,轮拱里的乱流得想办法导出去。
刹车这块儿倒是保时捷的老本行。碳陶瓷盘前面四百多毫米直径,黄色卡钳。一千度高温扛得住,热衰减比钢盘低一半。翼子板通风口直接对着刹车盘吹,连续十几个重刹车点下来,脚感还能保持一致。赛道模式下,PSM系统会调整制动力分配,后轮转向跟着微调车身姿态。
底盘那套东西其实是关键。后轮转向在低速急弯时反向转,提升灵活性。高速长弯里同向转,稳定性上来。主动防倾杆实时调阻尼,空气悬架在赛道模式下把车身压低十五毫米。四驱系统前后扭矩能在100:0到20:80之间切,弯里该给哪个轮子多少力,48V系统算得比人快。
Taycan Turbo GT用的那套底盘控制逻辑,在Panamera上又被优化了一遍。重心高了点,电池位置不太一样,标定参数全得重新来。测试团队里有厂队车手,拉尔斯·克恩这种人物的反馈,直接决定电子系统怎么调。
纯电车跑纽北有个问题——电池过热之后功率会限制。小米那台SU7 Ultra虽然快,但后段能不能一直保持输出,得打个问号。混动系统的优势就在这儿,V8负责中高转速段,电机专门干低扭响应和瞬时补力的活儿。电池容量不用太大,十几度电够了,关键是放电功率得高,两百千瓦往上走。
这种技术路线其实挺有意思。特斯拉Model S Plaid那种纯电方案,电池重量是硬伤。宝马M8那种纯燃油路线,涡轮迟滞避不开。保时捷大概想找个平衡点——既要V8的声浪和高转输出,又要电机的瞬时扭矩。日常开还能纯电通勤,周末拉去赛道也能玩命。
说到对手,AMG GT 63 S E PERFORMANCE账面功率有843匹,但那车更偏向纯性能取向。奥迪RS e-tron GT是纯电的,跑法不太一样。Panamera这个定位比较微妙——既要行政级的后排空间和舒适性,又得在纽北跟超跑抢时间。这种细分市场本来就不大,一年全球也就卖几千台,但象征意义大于销量。
价格估计得二十万欧元起步。买得起的人大概也不太纠结这个数字,毕竟能把商务场合和赛道日无缝切换的四门车,市面上真不多。后排娱乐系统还留着,前排换成碳纤维赛车座椅,这种矛盾感倒是挺符合保时捷的风格。
原型车在纽北已经跑了几个月,重点验证混动系统的热管理和底盘极限表现。电池系统是保时捷和博世联合开发的,得扛得住赛道级别的充放电循环。2026年初大概就能看到量产版本,莱比锡工厂会跟现有Panamera共线生产,但碳纤维组件得性能部门手工装。
7分04秒那个成绩到底能不能破,现在谁也说不准。S弯道那几个连续弯是关键,固定尾翼和底盘调校能不能撑住,得实际跑了才知道。纯电车后段掉电是硬伤,混动系统倒是能一直保持输出,但电池热管理要是没做好,一样得限功率。
纽北这条赛道从来不缺故事。十几年前谁能想到,一台能塞进高尔夫球包、装得下四个成年人的轿车,会去跟限量超跑抢圈速纪录。保时捷这么玩,大概是想证明件事:性能和实用性,或许真不是非得二选一。
测试还在继续。白板上那个7分04秒957,暂时还挂在那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