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月销 1.5 万到仅售 3 台:飞度陨落背后,燃油小型车的终局哨声

当懂车帝 10 月销量榜单显示本田飞度仅售出 3 台时,整个汽车行业都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这款曾被誉为 “平民超跑” 的国民神车,巅峰时期月销轻松突破 1.5 万辆,2017 年年销量更是达到 11 万辆,而如今却与起亚焕驰并列小型车销量榜末尾,沦为边缘车型。飞度的断崖式下滑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燃油小型车市场集体退潮的缩影 ——2025 年 10 月,大众 POLO 仅售 34 台,东本 LIFE 仅 6 台,曾经的燃油小型车 “双雄” 集体失意,宣告着一个时代的落幕。这背后,是政策导向、市场迭代与企业战略错位共同编织的必然结局。

一、市场迭代:新能源的 “降维打击” 重构消费逻辑

小型车市场的核心需求正在发生根本性转移。曾经,飞度凭借皮实耐用、燃油经济性强的优势,成为预算有限消费者的 “代步首选”。但如今,5-10 万元价格带已成为新能源车型的主战场,比亚迪海鸥、吉利星愿、五菱宏光 MINIEV 等车型以 “更低成本、更高体验” 的组合拳,彻底颠覆了市场规则。数据显示,2025 年 9 月仅吉利星愿单月销量就达 4.8 万辆,五菱宏光 MINIEV 更是突破 5.1 万辆,相当于飞度全年销量的 18 倍。

新能源车型的核心优势集中在使用成本与配置体验两大维度。飞度即便作为节油能手,市区拥堵路况下油耗也需 8L/100km,按 92 号汽油 6.34 元 / 升计算,每公里成本超 0.5 元;而纯电小车充一次电仅需 30-40 元,可行驶 200 公里以上,每公里成本低至 0.15 元,长期使用差距显著。更关键的是配置体验的代际差异:七八万预算的纯电小车普遍配备大屏、车联网、倒车影像等功能,比亚迪海鸥的后排空间甚至比飞度更宽敞;而飞度低配版仍只有收音机功能,内饰简陋,难以满足当下消费者对智能化、舒适性的基本需求。

消费场景的固化进一步放大了这种差距。小型车的核心使用场景是城市通勤,这恰好是新能源车型的优势领域 ——200-300 公里的续航完全能覆盖日常出行,且充电设施的普及解决了补能焦虑。反观燃油小型车,既没有长途出行的绝对优势,又在市区使用成本上处于劣势,自然被消费者抛弃。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2025 年小型车销量前十已无一款纯燃油车,燃油小型车市场份额趋近于 0。

二、政策高压:燃油车的生存空间被持续压缩

严苛的环保政策成为压垮燃油小型车的关键稻草。工信部明确 2026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新燃油车油耗标准,要求 1.09 吨至 2.51 吨之间的乘用车百公里油耗控制在 3.3 升以内。这对纯燃油小型车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飞度现款 1.5L 车型百公里油耗约 5.7 升,即便技术升级,也难以跨越如此大的差距。为满足标准,车企需投入巨额研发成本升级动力系统,但小型车利润微薄,这种投入显然得不偿失。

政策导向传递的 “燃油车退场信号” 进一步影响消费决策。海南已明确 2030 年全面禁售燃油车,多地也在收紧燃油车限行政策,消费者对燃油车的残值担忧日益加剧。对于预算有限的小型车用户而言,“买燃油车可能用几年就面临限行或贬值过快” 的顾虑,使其更倾向于选择新能源车型。这种预期传导形成恶性循环:销量下滑导致车企缩减燃油小型车投入,产品竞争力进一步下降,最终加速被市场淘汰。

从月销 1.5 万到仅售 3 台:飞度陨落背后,燃油小型车的终局哨声-有驾

三、战略失配:本田的转型滞后与产品脱节

飞度的陨落,更是本田在华战略与市场需求错位的集中体现。面对电动化浪潮,本田采取 “先混动、再电动” 的保守策略,2025 财年纯电动车销量仅 6.6 万辆,占汽车总销量的 1.8%,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其在华市场既缺乏有竞争力的纯电小型车产品,又未能及时对飞度进行电动化改造,导致在新能源车型的冲击下毫无还手之力。

产品迭代的滞后进一步加剧了颓势。飞度自上市以来,核心产品力并未发生本质提升,配置简陋、智能化不足的问题长期存在。虽然新款飞度已完成工信部申报,加入了四驱系统、8 英寸中控屏等配置,但仍坚持提供 1.5L 自然吸气发动机和混动系统,未推出纯电版本,且低配版依旧只有收音机功能,未能跟上市场对智能化、电动化的核心需求。更关键的是,飞度从 2025 年下半年起就处于停产状态,经销商库存售罄后无车可卖,直接导致 10 月销量跌至个位数。

本田整体在华市场的疲软也拖累了飞度。2025 年 10 月,本田在华销量同比下滑 20.6%,已连续 10 个月同比下滑,CR-V 成为为数不多的支撑点。汽车业务营业利润暴跌 56.5% 至 2438 亿日元,利润率仅 1.7%,几近盈亏边缘。在整体盈利压力下,本田不得不将资源向混动车型和二轮车业务倾斜,进一步缩减对燃油小型车的投入,形成 “销量下滑 — 资源缩减 — 竞争力下降” 的死循环。

四、行业启示:燃油车的退场与转型的必修课

飞度的销量断崖,揭示了一个残酷的行业真相:在电动化浪潮下,技术迭代的速度远超企业预期,任何依赖传统优势、忽视市场变化的产品,都将被快速淘汰。小型车市场作为电动化转型的 “先遣战场”,率先完成了从燃油到新能源的切换,这一趋势正在向其他细分市场蔓延。

对于传统车企而言,飞度的案例提供了重要警示:转型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必须紧跟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战略。要么快速推出有竞争力的新能源产品,要么对经典燃油车型进行电动化改造,否则终将被市场抛弃。同时,需放弃 “配置简陋 = 小型车” 的陈旧认知,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满足消费者对智能化、舒适性的基本需求,才能在市场中立足。

从 “国民神车” 到月销 3 台,飞度的陨落不是偶然,而是技术迭代、政策导向与市场选择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它的故事,是燃油小型车市场的终局哨声,也是整个汽车行业电动化转型的生动注脚。未来,随着环保政策的进一步收紧和新能源技术的持续成熟,燃油车的生存空间将不断压缩,而那些能够快速适应变化、精准把握市场需求的企业,才能在新一轮竞争中脱颖而出。飞度的教训,值得所有传统车企深思。

#10月飞度销量仅3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