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青海德令哈市,全国首辆小米SU7出租车完成喷漆和计价器安装,正式投入运营。
运营第一天,车主王师傅就遭到同行匿名举报,理由是“使用高端车型恶意竞争”,还被踢出了当地出租车司机微信群。
王师傅是一位有着十多年出租车驾龄的老司机,今年年初,他花24.59万元购入小米SU7标准版,起初是作为私家车使用。
今年7月,德令哈市交通局推出“新能源出租车更新补贴政策”,每辆纯电动车型可获得3万元补贴,王师傅就将这辆小米转为营运车辆。
短短一周内,王师傅就办齐了所有手续。9月15日,这辆小米SU7正式开启出租车生涯,成为全国首辆小米SU7出租车。
小米SU7的特色外观和高端配置吸引了众多乘客,它就像一个行走的“流量密码”,不少人专门预约或包车,就为了体验这款新车。
王师傅称,小米SU7车内十分安静,能让人在行驶过程中享受片刻宁静;后排空间宽敞,即使满载也不觉得拥挤,极大提升了乘客的乘坐体验。
许多乘客上车后,不是好奇地询问“这是小米汽车吗”,就是兴奋地拍照发朋友圈。
王师傅的订单量因此大幅增加,还开拓了包车服务,运营首日接单量就突破20单,比之前开燃油车时增加了近50% 。
王师傅的这一举动,遭到同行非议。群里一些司机抱怨他“破坏市场行情”,认为用这么好的车跑出租“太卷了”。
一位不愿具名的出租车司机坦言:“他们觉得用这么好的车跑出租太拼了,让大家都得跟着升级。”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运营成本差异上。
有同行指出,小米SU7的车价是普通出租车的3倍,保险和维修费用更高,这些成本最终可能会转嫁给乘客。
面对质疑,王师傅也有苦衷。因为维修成本高,自己额外购买了“新势力车型专属保险”,年保费比普通出租车贵3000元,而且事故定损周期更长。
现在很多城市强制新增出租车必须用新能源车,但多数司机更爱选比亚迪、吉利几何这类专为营运设计的车型。
SU7的轿跑造型导致后排空间小,后备箱放不下大件行李,实用性打折扣,而且小米售后网点覆盖也不如传统品牌。
再说几句
开SU7当出租车,如果纯算经济账,同价位买个续航扎实、空间大的国产电动专车可能更划算。
当然,如果你是米粉,愿意为信仰买单,那就另当别论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