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对决新规则 汽车业迎来世纪转折
欧洲霸主迎战中国黑马。不惜一切代价?技术才是硬道理。
一场百年未有的变局正在上演。传统燃油车巨头大众汽车宣布不惜一切代价捍卫市场。而中国车企比亚迪的回应冷静自信。简直杀人诛心。
这场较量远非寻常。它重新定义全球汽车产业格局。
01 巨人的困境:大众的转型阵痛
曾经的市场领导者陷入了苦战。
2019年。大众在华销量高达423万辆。那是巅峰时刻。转眼到2024年。比亚迪在中国卖出385.49万辆。大众只有292.81万辆。
差距惊人。92.68万辆的差距。
具体车型更说明问题。昔日SUV销量王途观。2024年被宋PLUS DM-i彻底碾压。38.8万辆对22.3万辆。朗逸这种常青树。也败给秦PLUS。
“不再有来自中国的支票了”。大众CEO奥博穆坦言。中国市场的利润下滑。让大众不得不面对残酷现实。
压力来自多个方面。高昂制造成本。电动化转型缓慢。中国竞争加剧。大众首席谈判代表梅斯温克尔承认:“情况非常严峻”。
在德国。大众与工会矛盾激化。拒绝加薪要求。拒绝反对裁员。甚至考虑关闭德国工厂。这是前所未有的。
3000多名工人示威抗议。愤怒几乎失控。“猛踹董事会的屁股”。一位员工这样说。
投资者也在施加压力。要求奥博穆放弃兼任保时捷和大众CEO。甚至呼吁其下台。
巨轮转身何等艰难。
02 中国崛起:比亚迪的全球攻势
比亚迪的崛起令人惊叹。
2024年全球销量突破427.21万辆。蝉联中国汽车市场销量冠军。稳居全球新能源车市场榜首。
2025年第一季度。比亚迪出口21.4万辆。同比增长117.27%。在新加坡、泰国、澳大利亚、巴西、意大利、英国登顶销冠。
“中国汽车旋风”正在席卷全球。
在欧洲这个大众的后院。比亚迪表现尤其出色。2025年上半年海外销量突破47万辆。超去年总和。同比增长超130%。
比亚迪汉在欧洲卖7.2万欧元。比特斯拉Model 3贵很多。直接挑战大众ID系列。
技术优势明显。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易四方平台。云辇智能车身控制。“技术鱼池”概念深入人心。
2025年推出“兆瓦闪充”技术。单枪充电速度超行业30%。双枪快50%。充电5分钟畅行400公里。
全产业链布局是核心优势。唯一掌握电池、电机、电控、车规级半导体的车企。垂直整合护城河极深。
研发投入惊人。2024年研发支出542亿元。同比增长36%。过去14年有13年研发投入超净利润。
“技术为王、创新为本”。这是比亚迪的发展理念。
03 两种战略:封闭与开放的碰撞
大众和比亚迪的竞争。本质是两种产业逻辑的碰撞。
大众依赖传统封闭体系。通过合资或外部采购补短板。在构建开放、协同、快速演进的产业生态上。明显慢了半拍。
比亚迪采用“生态战法”。“技术鱼池”不只是技术储备。更是开放产业生态的战略。通过共享平台。甚至给对手供核心部件。
从造车企业变为“新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类似安卓的生态系统。
大众已经意识到问题。启动“加速计划”。170亿欧元对华投资加码。与小鹏合作开发EEA电子架构。奥迪与智己联合开发纯电平台。
贝瑞德定调与小鹏合作本质:“绝非传统市场换技术,而是长板换长板”。
中国团队主导CEA架构1000万行代码开发。德方仅注入安全标准。这种合作模式前所未有。
大众也在学习中国速度。中国新车开发周期从48个月压缩至24-30个月。推动欧洲研发周期缩短至36个月。
但文化融合暗礁仍在。德国严谨流程与中国敏捷开发的冲突。已在CEA联合调试中显现。
04 欧洲战场:不惜一切代价的保卫战
慕尼黑车展上。火药味十足。
大众乘用车品牌CEO施文韬宣称:“我们在欧洲占据主导地位,并将不惜一切代价捍卫这一地位”。
大众展示四款入门级电动车。计划明年上市。起售价2.5万欧元。约合人民币21万元。明显针对中国品牌的性价比优势。
但中国品牌在欧洲的影响力仍在提升。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品牌在欧洲汽车市场份额达5.7%。创纪录。在电动车市场份额升至10.7%。
大众目前在欧洲电动车市场份额仍为30%。但梅赛德斯-奔驰、宝马和特斯拉份额下降。比亚迪份额从2.5%升至3.8%。
从明年起。比亚迪在欧洲车型引入超快充电技术。三年内实现所有电动车在欧洲生产。“这是一个巨大的改变”。李柯这样评价。
比亚迪新型电池充电系统。5分钟增加约470公里续航。技术领先明显。
比亚迪通过泰国工厂积累经验。学会如何维持成本优势。将在匈牙利和土耳其建厂。“我们已经很清楚如何保持制造成本的控制”。李柯自信表示。
这种自信正是“杀人诛心”的底气。
05 未来格局:重新定义汽车产业
竞争格局正在重塑。
奥博穆坦言:“有比亚迪这样的对手,是好事!”他认为比亚迪像一面镜子。更是一股强风。逼得大众必须变得更强。
“最终受益的永远是顾客”。奥博穆这句话道破天机。
当比亚迪海豚把A0级电车打到9.98万。大众ID.3立刻跟进降价4万。技术普惠加速到来。
中国新能源渗透率已突破58%。L3级自动驾驶落地数量超欧美总和。“这里没有守成者,只有进化者”。
大众将2025年定义为“过渡年”。真正的火力检验在2026-2027年。30款电动车型。CMP/CSP平台。第二代CEA架构集中落地。
贝瑞德断言:“转型从来不是躲避风暴,而是在风暴中建造一艘驶向新大陆的方舟”。
但时间不等人。比亚迪全球销量目标550万辆。海外占比将达15%。比亚迪已从产品出海进入品牌出海阶段。
甚至“定规则”。巴西将比亚迪充电标准纳入法规。实现从“卖产品”到“定规则”的跨越。
王传福提出的“三个创新”理念。技术创新立品牌。产品创新强品牌。体系创新护品牌。正在重塑全球汽车产业格局。
写在最后:新时代的序幕
这场竞争没有硝烟。却异常激烈。
大众不惜一切代价。比亚迪冷静自信。两大巨头的对决。映照出汽车产业百年变局的本质。
传统燃油车时代的王者。面临电动化智能化的挑战。新势力凭借全产业链优势。快速崛起。
但正如奥博穆所说:“我们和比亚迪都是产业链的重要拼图”。当大众的底盘调校遇上比亚迪的电池技术。当德国精密制造融合中国智能生态。这场“德中双雄”的竞合大戏。正在催生更可怕的行业怪物。
打败你的从来不是同行。而是固步自封的傲慢。
未来不属于单打独斗的英雄。而是敬畏对手的智者。
汽车产业的新时代。刚刚开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