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度超99%!这些神似的“双胞胎”车型,你能认出几个?
相似度高达99%。这数字像一把尺子。横在原创与模仿之间。冷冰冰地丈量着汽车设计的边界。你盯着两款车。眯起眼。再眯紧些。轮廓、线条、前脸、尾灯。几乎一模一样。可它们。一个挂着德系百年豪华标。一个顶着国产品牌徽章。价格差出三倍。心里那杆秤。还能稳吗?
2015年,众泰SR9上市。第一眼。人们笑了。那不是保时捷卡宴吗?不。是“国产卡宴”。车头的“Porsche”换成了“Zotye”。细节稍显粗糙。但整体神似度。超过95%。有人嘲讽。有人愤怒。更多人掏出钱包。销量一度破万。月。市场用真金白银投票。给出了最现实的答案。
为什么会有“双胞胎”车型?是偷懒?是抄袭?还是……无奈?
我们总说。原创需要勇气。需要投入。需要时间。但市场等不及。资本等不及。消费者。有时候也等不及。
东风T5EVO。初看。谁不说一句“路特斯ELETRE”?那凌厉的线条。锋利的折角。仿佛从同一张设计图里裁剪而来。可东风要走年轻化。要抢SUV市场。等设计团队从零开始打磨?三年?五年?竞品早把蛋糕瓜分干净。
于是。借鉴。就成了最快的捷径。
北汽昌河Q7。像不像路虎揽胜?北京BJ80。有没有奔驰G63的影子?恒天L4600。干脆就是兰德酷路泽的“孪生兄弟”。陆风X7。直接对位路虎极光。相似度最高的几款,几乎可以互换前脸。你站街边。不看车标。能分清几个?三个?五个?还是……一个都分不清?
这背后。是设计能力的差距。还是法规的灰色地带?
中国。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完善的汽车外观专利保护。模仿。不违法。只要不照搬内饰结构或核心技术。外观“借鉴”。游走在法律边缘。成了公开的秘密。
金杯X30。乍看宝马X7。飞凡F7。神似蔚来ET5。欧拉朋克猫。复刻大众甲壳虫的圆润可爱。比亚迪e9。与奥迪A6L共享那份沉稳气场。吉利GE。甚至敢对标劳斯莱斯幻影。奢华气派。扑面而来。
可。这真的是长久之计吗?
短时间。它们赢了市场。赢了销量。赢了话题。但长期呢?品牌价值呢?用户忠诚度呢?
当消费者发现。花20万买了一台“保时捷”,开三年。二手残值跌到只剩三成。而真正的保时捷。还能卖到15万。那一刻。他们还会信任这个品牌吗?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跃居全球第二。奇瑞、比亚迪、长城。在海外攻城略地。靠的是什么?不再是模仿。是技术。是三电系统。是智能座舱。是安全标准。
比亚迪F3。当年模仿丰田花冠。省油耐用。成了“国民家轿”。可如今。比亚迪的刀片电池。DM-i混动。才是它真正的护城河。
吉利收购沃尔沃后。从模仿劳斯莱斯。转身打造领克、极氪。设计原创度飙升。CMA架构。让它们真正站上国际舞台。
所以。双胞胎车型。是时代的眼泪。
它们诞生于中国车企的“学生时代”。资源有限。经验不足。只能“站在巨人肩膀上”。看得更远。
可学生。终究要毕业。要独立行走。
坦克300。和福特烈马。都硬派越野。都方盒子造型。可坦克300加入了更多中国元素。内饰豪华感。智能化配置。让它不只是“国产烈马”。而是有自己灵魂的越野车。
同样的。本田雅阁。和福特野马。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某些年款的侧面线条。竟有几分神似。这是巧合?还是设计语言的趋同?
当全球车企都在追求流线、低风阻、大屏、简约内饰。设计。是否正在走向“同质化”?
我们批评“抄袭”。可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某种“设计共识”。
问题是。共识之下。个性何在?
2024年,国内新车设计专利申请量突破12万件。同比增长18%。数字背后。是车企对原创的渴望。对知识产权的重视。
长城的“中国潮”设计。比亚迪的“龙颜”美学。蔚来ET系列的“第二起居室”理念。都在试图建立独特的视觉语言。
它们不再需要“双胞胎”来证明自己。而是用原创设计。讲述品牌故事。
回望那些“双胞胎”。
它们像一面镜子。照见了中国汽车工业的过去——从追赶到并跑。从模仿到创新。
有人唾弃众泰。可它让更多人用低价体验了“豪车”设计。某种程度上。也推动了豪华品牌的下探。
有人嘲笑陆风。可它让更多普通消费者开上了“路虎”造型的SUV。满足了对硬派越野的向往。
但未来呢?
当智能驾驶到来。当汽车变成“四个轮子的手机”。外观设计。是否还那么重要?
也许。更重要的是交互体验。是软件生态。是用户服务。
可第一眼的印象。依然由设计决定。
谁不想自己的车。开在路上。被人一眼认出?而不是被问:“你这车。是XX的仿款吗?”
所以。原创设计。从未如此重要。
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为了建立信任。传递价值。赢得尊重。
那些“双胞胎”车型。或许终将被历史尘封。成为车迷茶余饭后的谈资。
而真正留下的。是那些敢于走出阴影。创造属于自己的光的品牌。
你能分清几个?
也许。下一个问题更值得思考——
你愿意为原创设计。多付多少钱?
五千?一万?还是。一个点赞?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