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长江离开公司,曾打造腾势D9,未能等到N8L

深夜,办公室里的灯只剩下最后一盏。

文件在桌面摞得整整齐齐——也许是习惯,也许是仪式感。

赵长江站在落地窗前,楼下腾势D9的试驾车安静地趴着,和他一样,等着一个答案。

16年的工龄,三次调岗,数次品牌起死回生,如果这里有摄像头,应该能捕捉到那个瞬间:他盯着手机屏幕上的“人事通知”弹窗,表情像刚咬了一口温吞的药,苦得不明显,但绝对不甜。

赵长江离开公司,曾打造腾势D9,未能等到N8L-有驾

所以,问题来了——如果你是赵长江,会怎么做?

是继续坚守,等一场可能的逆转?

还是像他一样,选择在巅峰期推门离开?

毕竟不是人人都能拥有选择权,尤其是在一家“唯销量论”的车企里。

比亚迪赵长江的离职,汽车圈的朋友圈大概刷屏了三天。

腾势D9这个名字被一遍遍翻出,有人感慨他“救火有功”,有人调侃他“运气背”,更有冷静的旁观者打出结论:“又一个高管被销量涡旋吞掉。”但如果跳出情绪,回到事实,故事比想象中复杂得多。

赵长江,2009年大学毕业,加入比亚迪销售体系。

他不是那种天生带光环的少壮派,起步也不过是做一线销售。

赵长江离开公司,曾打造腾势D9,未能等到N8L-有驾

按照比亚迪的晋升速度,这样的履历不算什么传奇,但他偏偏在“燃油车濒死”的年代,硬是靠着宋MAX燃油版把公司从三年亏损边缘拉回了呼吸线。

“连续13个月销量破万”,这不是靠运气,是靠对MPV市场的精准把控。

后来他接手汉、唐,硬生生让这些“中国品牌首款月销破万的20万元以上车型”登上了历史镜头。

再往后,给他难度系数最高的“腾势”——一个几乎要被市场遗忘的品牌。

他一边重塑定位,一边主导新能源高端MPV腾势D9。

如果有“汽车圈少将”评比,赵长江的战功绝对够用来兑换一枚勋章。

但真正的“证据链”在这里断了:腾势D9大获成功后,腾势品牌却未能延续爆款神话。

腾势的高端化进程,远没达到比亚迪的预期。

赵长江离开公司,曾打造腾势D9,未能等到N8L-有驾

技术资源已经砸到头顶,连比亚迪最值得炫耀的技术都优先倾斜到了腾势,但市场的水花就是不起。

要技术有技术,要团队有团队,结果还是有些尴尬。

审美难改,营销难破,销量难追。

这时候,车企的脾气就来了。

“唯销量论”的管理逻辑,容错率越来越低。

高管被轮岗,职责范围从品牌整体运营缩到单一渠道。

赵长江没能等来最后一把“王牌”——腾势N8L的上市。

这款车本是内部押注突破的希望,但指挥权已不在他手里。

赵长江离开公司,曾打造腾势D9,未能等到N8L-有驾

N8L可能会打翻身仗,却与赵长江无缘。

有时候,车企的管理层调整像推理剧,主角都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要下场,但观众永远猜不到剧本的下一页。

赵长江的离职,在比亚迪其实并不罕见。

一年里,超过50家车企都做过类似调整。

行业的耐心越来越低,谁不是在风口浪尖提心吊胆?

但如果只用销量数据去衡量“功与过”,未免太机械。

赵长江在MPV和高端新能源两条线上的功绩,肉眼可见,连同行都服气。

只是,车企的“唯销量论”机制,偏偏不信个人传奇。

赵长江离开公司,曾打造腾势D9,未能等到N8L-有驾

技术有时效,市场有周期,风口一旦没了,谁都能变成“上一任”。

理性来说,赵长江的选择并不出格。

在汽车行业这种“周期性淘汰”的游戏规则下,少将暂退寻新机会,甚至是最聪明的回合。

很多人羡慕他能主动“握住选择权”,但这样的选择权,其实是用一整个职业生涯换来的。

你要问车企高管有没有安全感?

答案是,安全感只是离职通知发出前最后一小时的幻觉。

这里插一句职业自嘲:汽车圈的高管们,日子过得像高配侦探,整天盯着销量曲线找蛛丝马迹,一旦数据变绿,马上进入自我审查模式。

谁都知道,下一份人事调整文件已经在打印机里热身了。

赵长江离开公司,曾打造腾势D9,未能等到N8L-有驾

你能猜到自己要背锅,但谁都琢磨不透,锅底下是不是还藏着下一只蜥蜴。

再说回来,腾势的困局,不是赵长江一个人的问题。

我曾在《腾势汽车的高端化之路,为何越走越窄》里详细聊过这个话题。

技术、资源、团队都到位了,偏偏审美和营销还卡着。

汽车圈有个传说:“再好的产品也怕用户不买单。”比亚迪技术再牛,用户审美还是要靠天时地利人和。

现实是,腾势大概率能靠N8L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但这场仗的主帅已经换人。

赵长江的“遗憾”,不只是没赶上最后的高光时刻,更是没能完成一次完整的闭环。

在汽车行业,闭环本就是稀缺资源,像他这样能自己拉开序幕、亲手关上帷幕的人,少之又少。

赵长江离开公司,曾打造腾势D9,未能等到N8L-有驾

所以,世事难两全,有选择就有放弃。

赵长江主动选择离开,至少没有被动“出局”。

如果用黑色幽默调侃一句,“人生是场自带后悔药的棋局”,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步是不是绝杀,但棋还是要走下去。

这里的故事没有英雄主义,也没有狗血高潮。

腾势N8L能不能让品牌翻身,已经不在赵长江的剧本里。

他的下一站在哪里,没人知道,或许他还会重返汽车圈,或许会去别的赛道开疆拓土。

行业是个大漩涡,谁都不是永远的主角。

结尾不说教,只留一个问题:在这个“唯销量论”的时代,个人能力和大势到底谁更重要?

你还愿意在棋盘上多走几步,还是趁着能选的时候,早点收手?

赵长江的故事,是每个职场人的故事,也是汽车行业的缩影。

选择权有时是幸运,有时是负担,关键看你能不能用好手里的那张牌。

说到底,这个行业没有绝对的赢家。灯灭之前,每个人都在赌下一个答案。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