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09辆,13415辆,问界的销量表一甩出来,就像深夜食堂端上来一锅麻辣烫,谁还记得去年那碗过期泡面?
有些故事,真得靠翻车才能红。
广汽前副董事长袁仲荣在华中科技大学(扬州)论坛上的那段“华为找小康,做不成高端”的发言,这会儿被网友们像挖黑历史一样翻出来,弹幕比高铁还快。
不信你看,去年那场论坛有人在台下昏昏欲睡,如今每个人都扒着屏幕找细节,连那句“低端出身永远爬不上高端桌”都成了段子。
别急着感叹,问界的逆袭可不是朋友圈里那种“鸡汤式励志”。
你放大镜一照,这事才叫真实得扎心。
去年M7、M8、M9还在“圈外人”区间徘徊,张兴海也没资格跟广汽大佬们同桌喝茶。
结果一年就翻了天,赛力斯董事长直接成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的座上宾。
那些“低端小康”的旧标签,转眼成了笑料。
经销商抢着投钱,30万、40万、50万级高端车型销量全被问界三兄弟拿捏得死死的。
数据在那儿摆着,谁还关心你今年的车标贴没贴正?
论坛视频我刷了三遍,越看越像倒带重播的《无间道》。
去年台上台下还在比专业、论资历,广汽高层自信得像在讲老故事,说“智能再牛,车没造好也是白搭”。
结果呢,今天问界销量一爆,老玩家只能捏着鼻子认现实。
你还别说,车圈的“鄙视链”比娱乐圈还精彩。
那些年,华为技术吹得飞起,传统车企嘴上冷静,心里慌得一批。
小康?
去年还被当“笑柄”,现在连授权都快被炒成“理财产品”了。
这不是天上掉馅饼。
问界这仨兄弟,真是在泥里打滚出来的。
你要说是华为技术外挂,倒也没错,但没有赛力斯的狠劲,敢跟行业巨头抢饭碗?
真别小看“泥潭里摸爬滚打”这四个字。
老车企的“底蕴自信”有时候像是老将踢球——经验有了,脚下却跟不上新节奏。
智能化、电动化、用户思维,问界全都点了技能树。
你要问这是不是偶然?
只能说,时代的风口,谁不拼命扑腾几下,分分钟被拍在沙滩上。
有意思的是,问界带起的这波“鲶鱼效应”,让老玩家们看着都牙痒痒。
广汽当年那句“你小康搞高端?做梦吧”,活生生成了网络金句。
现在倒好,连吐槽的人都不敢太大声。
毕竟,销量、市场、品牌影响力全都在变天。
网友们的嘴,比股市还风向突变。
今天还在调侃“低端小康”,明天就要预约试驾。
谁还记得自己去年说了啥?
这场面,跟看NBA球员被黑到爆红,娱乐圈十八线转身成顶流一样,逻辑根本追不上现实。
当然,冷嘲热讽也不是没道理。
早期的问界品控、服务、智能体验都被吐槽过。
行业里的分析师也总爱提醒,智能化只是入场券,别以为有了技术就能称王。
可架不住一波接一波的数据冲击。
你说高端市场不认“泥腿子”?
那30万、40万、50万级的问界销量冠军,是谁在买单?
用户的投票,比谁嘴硬都管用。
经销商为了授权,砸钱砸到心疼,跟抢“黄牛票”似的,真的不是段子。
说到底,汽车圈和别的圈子一样,都是一锅乱炖。
你看NBA打脸的多了去了,娱乐圈黑粉转粉的速度比踩油门还快。
社会舆论这玩意儿,今天还在放大镜下盯着你家芝麻,明天自家西瓜掉了都没人管。
问界逆袭,赛力斯翻身,广汽被打脸,这不就是大环境下的一地鸡毛?
一边有人在嗑瓜子看热闹,一边有人在台前台后苦笑。
再聊点深的,这事背后其实是中国汽车行业新旧势力的角力。
传统车企的傲慢,新势力的野心,用户的选择权,智能化的技术浪潮,全都搅在一锅。
你说未来会不会再来一次反转?
谁知道呢。
现在连行业分析师都不敢立Flag,怕明年弹幕又来翻旧账。
问界的这波操作,已经让整个新能源行业的SEO关键词都多了好几条。
写到这里,我倒真想听听各位的看法。
你觉得,下一个被打脸的会是谁?
会不会就是现在自信满满、觉得自己稳的那位?
留言区别怂,盘一盘,明年咱们一起考古。
风水这东西,真不是谁家能说了算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