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最近的变化让我有点惊讶。原本他们那些新潮的科技配置,比如连体大屏、隐藏门把手,已经成为旗舰车型的标配。尤其门把手,设计上追求隐藏,只露出一半,感觉像藏着点秘密,不知道是不是环保节能还怎么的。
但后来,长安又调头,把这些花哨的硬件给撤了,换回挺传统的实体按键和单一的仪表盘。这个转折让我琢磨:到底是谁起了个头,认可了这个回归?
现在市场上不止长安在折腾新鲜事。像吉利、理想,甚至一些合资品牌,也都在追求科技感。很多年轻消费者其实挺喜欢大屏,觉得酷炫、炫耀时歪着头看很有趣。
但实际上,普通用户的反馈不叫惊艳,倒更惯物理按键。用过途昂、汉兰达的车主会说:实体按键操作快,反应直观,心里踏实。这感觉挺直白的:不怕误点、不怕触控失灵。
这是个反向思考的例子。到底是谁真的在决定配置品质?
我觉得,行业这两年确实陷入了一个虚火。把科技感挂在嘴边,把屏幕做大,似乎就变得高端了。这里面有个误区——技术和用户体验不是一回事。
比如我一个朋友,开了台长城哈弗H6,里面那块大屏,能把导航推到中间两秒,但有时候按个按钮得点两下。而老一代车主,比如我爸,反而更喜欢那个旋钮或者实体按钮。试想一下,如果车里只靠触控操作,雨天、戴手套,岂不是很麻烦?但谁关心这些生活贴合度?汽车厂商倒是喜欢炫耀那块未来屏。
说回长安这次的调整。其实挺接地气的——他们本来也不是第一次折腾表面科技。关键还是用车体验能不能真正留住人。
我记得某个销售跟我说过一句:刚买车时,大屏和一堆功能确实吸引人。过段时间,越用越觉得,还是实体按键重要。这点我深有体会。
再想想,车企追逐新鲜感,可能有点贪新鲜。但用户的日常使用场景不会变。你去超市买菜,手还提着东西,想着怎么调空调,谁还会瞎折腾大屏?是不是考虑太少了点?这让我疑惑:这些画龙点睛的高科技,是否真能卡住日常要求?
供应链这块也是个坑。有的供应商能搞出看上去高大上的屏幕,但价格蹭蹭上去,最终也没啥实质益处。与此实体按键的成本低、耐用,还便于维修。你说,长安为什么会选择回归?我猜,是在和供应链博弈中,找到的一个实用之调。
你也许会问,市场上同价位的车,比如奇瑞、宝骏,它们的实体按键设计是不是更贴地?嗯,确实。尤其是宝骏530,实体按键多,操作舒心。而像奇瑞艾瑞泽系列,那种硬核实体按钮,居然还有不少粉——真是意外。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保值率的问题也是个关注点。虽然硬核科技让车看着很时髦,但保值率还是靠可靠耐用为主。成本心算,比如一台车用五年,维修和换件的频率,都打个折扣收费才能算出最终价值。
这个回归是不是也折射了消费者真正的心理?我觉得,车厂一边追求未来感,一边也在试图搞清楚用户更喜欢的到底是什么。搞不好,未来一两年,实体按键会反而变潮。
但我倒是想知道:你们最看重的,是大屏的炫酷还是那份用起来很稳的感觉?毕竟,汽车还是工具,不是花哨的装饰。
这个行业里,有不少修理工说过:现在那些电子部件,坏了就难搞,有时候还得等配件。我自己体验过,老车那会用的机械式按钮,坏了也容易修,成本低。
当我们观察行业,科技和务实其实是一对矛盾体。长安这次的策略调整,算是迎合了那些更喜欢用体验的用户——他们看重的是省心、耐用。
还是要说一句:我对厂家的想法其实很复杂。你看得越远越发现,花哨的背后,藏着成本、供应链、研发的多重考量。人们喜欢什么?喜欢大屏,还是喜欢操作直观。
我还没想清楚一个事:未来智能化会不会让实体按钮逐渐消失?还真不好说。我在想,也许某天大屏变成和手机一样,随便调调,实体按钮就彻底没用。但一定要留意的是——绝大多数普通用户,要的,还是简单就好。
设计其实一直是折中的艺术。短期看,炫的科技能吸引眼球;长期看,真正留住人的,是耐用、方便,那些扎心的细节。
这只是我个人感受,也许别人会说:你太死板。但我真觉得,行业要走得更远,还得多考虑用车场景,不要隔着屏幕幻想自己在未来。毕竟,百公里成本、保值率,这些理性指标才是真正的考量。
最后问一句:你认为什么才算实用?是那块大屏、还是一只实体按键?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