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车企电动化转慢,中国技术加速,混动车型成活路

谁还记得那几年,车企们一个个拍着胸脯喊着要“告别燃油车”,仿佛天亮了以后,油车就要销声匿迹,电动车才是皇帝的新衣。不过眼下,不管是德国的大佬,还是日本的老将,连英国政府都开始打退堂鼓,新能源转型就像一锅烧开的水,撒了点面粉,突然没有了动静。

就说奥迪吧,原来说得挺好听,2032年前要彻底放弃燃油发动机,甩手做个纯电品牌。结果才过了多久,CEO格诺特・多纳上个月直接改口:“未来七年、八年,甚至可能十年我们还要继续卖燃油车。”讲真,这一转身,还挺潇洒的。奔驰也不甘示弱,说好的到2030年全面转向纯电动,这回就没了下文,嘴上一套,实际却是燃油、混动、电动一个都不放过。宝马和日产更机智,搞个“灵活推进”,就是做什么都没说死,大家谁也没得罪,好处还占着。

国外车企电动化转慢,中国技术加速,混动车型成活路-有驾

国外车企转型电动化,隔三差五就说“再研究下”,其实是有不少苦水倒。咱中国市场发展势头那叫一个猛,新能源车渗透率都快到一半了,可在欧洲美国,日本还在原地踏步,充电桩稀稀拉拉,比高铁站还难找。奥迪去年在欧洲搞的市场调研,有七成多消费者买车最关心的一句话——“我能出门远点儿不?”这不是电动车最怕的问题吗?一到长途就慌了。

卖电动车也不是一门好买卖。德国这些BBA豪门,电动车往外卖,真是“卖一台亏一台”,组装一辆,亏掉一饭盒。反倒是老老实实做燃油车,挣得盆满钵满。像大众集团,今年电动车业务亏了二十多亿欧元,燃油车还是主要收入来源。所以说,让这些车企一下把金饭碗扔了,换个竹篮子,谁肯啊?内部利益链条又复杂,每一刀都得考虑清楚。

车企们目前的套路,基本上是“过渡期求稳”。混动、插电混合、增程式车型纷纷上阵,短期内看,至少能让用户不慌,企业不亏。但这帮国外大厂,慢一拍就慢一拍,中国这边已经摩拳擦掌搞第二代电池技术,固态电池风头快起来了。而国外还在液态电池那儿想着办法,差距越拉越大。

说新能源转型,满世界都吹得火热,英国政府去年四月也顶不住,把燃油车禁售令延后到2035年,还允许混合动力车继续卖。而德国索性把给电动车的补贴直接砍了。车企们直接松了一口气,燃油车继续卖,电动车缓慢“尝试”,动静变得小极了。

有意思的是,中国车企也不是全部都狠得下心。除了比亚迪早早就全面停售了燃油车,其他的大部分品牌都选择了灵活策略,不说彻底断掉燃油车,更多是保持选择。毕竟市场割据,拿捏得比葱油饼摊还精。

国外车企电动化转慢,中国技术加速,混动车型成活路-有驾

仔细观察全球市场,一边是中国新能源车现象级增长,充电桩一天天迈大步,用户都习惯了电动化出行。而一边是欧美、日韩市场,既没基础设施,也没消费习惯。美国才9%的新能源渗透率,日本更惨,只有2%。德国稍微好点,也只是26%而已。就连挪威那81%都属于极端地带,全球整体能叫“平衡”的地方太少了。

国外车企电动化转慢,中国技术加速,混动车型成活路-有驾
国外车企电动化转慢,中国技术加速,混动车型成活路-有驾

难题不仅在用户,更在企业本身。国外大厂每年的研发经费,算来算去还不如投燃油技术让人安心。日产直接削减电动车的开发费用,还把电动车销量目标调低了。宝马、沃尔沃取消全面电动化的划线,变成“有多大锅就下多少米”,市场有需求了做点,没需求就慢慢拖着。

消费者的心思,车企当然得掂量。很多欧洲人买车主要是看长途出行和充电体验,而现阶段的电动车难以提供稳定的远途保障。中国消费者就不一样,大家用新能源车必须得用靠谱的充电服务,市场火了,企业才敢做大动作。

而对于国内车企来说,这个转型慢下来的国际环境,简直是晴天出门不打伞——你的竞争对手自己慢下来了,你这边的技术一天天往前冲。像液态电池还在国外卡壳,中国企业已经在布局固态电池乃至下一代电池储能。你慢一步,后面连跑步带爬都未必能追得上。

新能源转型说到底,车企既要赚利润,又要面子;政策制定也要顾左右而言他,哪个市场都不敢先断后路。全球车企、政策和消费者的三角关系,好比盘棋局,谁下一步都要掂量下棋子的分量。比亚迪是真敢砸锅卖铁,国内大多数还是小心翼翼,国外则是“不得罪燃油车”。

你要强推一条路,结果绝大多数企业都开始暧昧态度,电动化目标一推再推。混动、插混、增程式是这一阶段的活路,电动化只有慢慢熬。技术上更是比拼,国内外差距日益拉大,等你缓过神来,别说领先,能跟上都不一定赶得及。

说到底,现在看着是雷声大雨点小。新能源转型喊得震天响,真正做下去的,敢“all in”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内品牌。全球大多数车企,还在成本与利润之间精打细算,谁也舍不得把金饭碗丢掉。

国外车企电动化转慢,中国技术加速,混动车型成活路-有驾

市道风云变幻,企业步步为营。想吃螃蟹的勇气和稳扎稳打的现实,碰撞出来的就是今天的局面——新能源转型,慢慢熬吧。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