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家车企的生死,就系于接下来半年的五场硬仗,它会怎么打?
不是夸张。对成立五年的岚图来说,2024年下半场,就是一场没有退路的冲锋。
五款新车,几乎月月上新——7月换代的岚图FREE+,8月亮相的全新知音,9月中旬发布的2026款梦想家,紧接着还有追光L和大六座SUV“泰山”。这节奏,不像在推产品,倒像是在抢时间。
而时间的背后,是一张通往资本市场的入场券:东风集团已公告,将以介绍方式推动岚图登陆港交所。上市不是终点,却是检验这家央企背景新品牌的真正起点。能不能撑起一个高端新能源品牌的估值?答案,全押在这轮产品潮里。
一、MPV战场,拼的是“全能”还是“标签”?
MPV市场这两年热闹得很。别克GL8守着传统商务,腾势D9主打混动舒适,极氪009玩极致性能,小鹏X9靠智能驾驶出圈……每一家都在找自己的“记忆点”。
岚图梦想家的选择很直接:我不单打一点,我要贴两个最烫的标签——“华为智驾” + “超混之王”。
听起来像借力打力?但细看,它把这两个标签都做到了“顶配”。
先说“超混”。2026款梦想家PHEV版搭载了岚海智能超混系统,全球首个800V高压平台用在混动MPV上,还上了5C超充。什么概念?充电12分钟,从20%冲到80%,补能速度直接对标纯电车。官方说“充电5分钟,续航百公里”,虽然有点营销话术的味道,但在实际使用中,确实能解决长途出行的补能焦虑。
更狠的是纯电续航。高配版用62.5度电池,CLTC纯电里程350公里——这是什么水平?主流混动MPV普遍在150-200公里之间,它直接翻倍。日常通勤基本不用油,周末城郊自驾也能纯电走完全程。
亏电油耗呢?5.26L/100km,比同级低30%。四驱系统、5.9秒破百的动力(490kW双电机),配上这个油耗,确实有点“反物理规律”的意思。
再看“智能”。它没选边站队,而是搞了个“双线并行”:
乾崑系列:华为深度赋能,ADS 4.0全场景智驾 + 鸿蒙座舱5.0,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堆料拉满,城市NOA、自动泊车都不在话下;
鲲鹏系列:岚图自研,8295P芯片+AI大模型,智驾系统支持230多种车位识别,虽不如华为激进,但也够用且稳定。
这种“两条腿走路”的策略,其实挺聪明。既借了华为的势,又保住了技术自主的底线。毕竟,谁也不能保证合作永远稳固。
还有几个细节,能看出岚图在“高端感”上的执念:
后轮转向,5.3米车长转弯半径媲美紧凑轿车,窄路掉头不再尴尬;
二排“AI零重力按摩舱”,1秒自适应腰托,26点位叩击按摩,面料还是云感科技皮;
车色新增“金銮红”双拼,灵感来自故宫配色,中式豪华拿捏得死死的;
冷暖冰箱、电吸门、AR感应尾门、17.3英寸后排屏……配置表直接拉满。
这不是一台车,这是把用户能想到的、想不到的,全塞进去了。
二、卖得好,是因为“贵得有理”?
数据不会骗人。
岚图梦想家累计交付超13万台,多次拿下新能源MPV销量冠军,单车均价突破39万——注意,是MPV,不是SUV或轿车。在这个价位,还能走量,说明市场真金白银地投了票。
今年更猛。8月交付13505辆,同比增长119%,前八个月累计交付8.17万辆,同比涨了92%。七连涨的曲线,像极了当年理想崛起时的影子。
但销售总经理邵明峰却说:“一个月一万出头,远远不是目标。”
这话听着像野心,细品却有另一层意思:他们不打算靠价格战冲量。
“不能自己造血,只靠输血的企业活不长。”CEO卢放说得直白。作为央企背景的品牌,岚图不想卷进“降价换销量”的恶性循环。他们的逻辑是:高端品牌必须有毛利,有毛利才能持续投入研发,形成正向循环。
这话说得体面,但也现实。看看那些曾经高举高打、后来被迫下探的品牌——有的推出子品牌,有的拉低入门价,结果往往是品牌形象模糊,老用户背刺,新用户还不买账。
岚图的选择是坚守中高端。卢放强调,东风旗下有猛士、风神、纳米、奕派等不同定位的品牌,“我们不做大众市场的替补,也不去抢低价份额。”
可问题来了:消费者真的愿意为“国产高端”买单吗?
三、高端之路,最难的不是技术,是认知
技术可以砸钱,配置可以堆料,但“高端”两个字,最难的是用户心智的占领。
很多人买车,依然默认“豪华=德系BBA”,国产车再强,也难逃“性价比”标签。岚图的梦想家卖到近40万,凭什么?
卢放的回答很有意思:“品牌不是我们想成为什么,而是用户觉得你是谁。”
这句话点出了本质——品牌是用户共识,不是企业自嗨。
过去五年,岚图靠产品力一点点往上爬。从早期的“叫好不叫座”,到如今月销过万、均价稳在39万以上,说明有一批用户开始认可它的价值。
但这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在经济周期波动、消费趋冷的环境下,依然让人愿意为“高端”买单?
邵明峰提到三个关键词:护城河、抗周期、赛道不偏。
护城河,靠的是原创性创新。比如800V超混、5C快充、后轮转向、AI零重力座椅——这些不是简单模仿,而是系统整合能力的体现。
抗周期,意味着不能只靠风口。当补贴退坡、资本降温,还能靠产品本身活下去。
赛道不偏,则是要始终以用户为中心。比如为什么坚持不做低价车型?因为一旦开了口子,品牌溢价就会崩塌。就像奢侈品不会轻易打折,高端新能源也需要“稀缺感”和“一致性”。
但这里也有个悖论:如果一味追求高均价,会不会错失规模效应?没有足够的销量基数,研发投入从哪来?高端梦会不会变成空中楼阁?
四、未来的悬念:是冲刺,还是突围?
岚图这一轮产品轰炸,像极了一场上市前的“路演”。每一款新车,都是向资本市场递出的简历。
可资本市场要看的,不只是销量数字,更是可持续性和增长潜力。
岚图的路径很清晰:用旗舰产品立品牌,用技术壁垒建护城河,用多品类覆盖细分市场。五款车,五次发声,每一次都在强化“中高端国产新能源”的标签。
但外部环境并不轻松。华为系车型势如破竹,比亚迪仰望、腾势步步紧逼,新势力们也在回暖。岚图不仅要打赢产品战,更要打赢认知战。
我们甚至可以反过来问一句:当所有品牌都说自己“智能”“豪华”“超混”的时候,消费者还能记住谁?
或许,真正的高端,不在于你有多少配置,而在于你能不能让用户说出那句:“我就想要这个,别的都不行。”
岚图的梦想家,正在试图成为那个“非它不可”的选择。
而这,才是一场真正漫长的战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