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十年继续卖油车,欧洲政策变缓,中国新能源加速

咋又改口了?前几年不是还谁都嚷嚷着要“禁售燃油车”么,怎么现在一个个都改主意了?奥迪说未来十年都还卖油车,奔驰、日产、宝马这些大牌一个比一个灵活。说实话,这事真值得琢磨琢磨。

当初那一波新能源大提速,说得特别拉风。有的直接给出撤退时间,有的喊着再不搞电动车就要掉队,连欧洲的政客们都跟着起哄,一会儿要禁售,一会儿要补贴,噱头满天飞。可是现在呢,东一刀西一杠,全都开始往回收。德国干脆把补贴砍掉了,英国也不着急禁售了,还让混动车再“苟”几年。奥迪老板干脆明说,“十年内啥都有——得看市场行不行。”这算不算打了自己的脸?更深一层,是不是得问一句:这些主机厂到底是真心想变,还是玩个姿态糊弄大家?

我们不如试着想想,电动车、燃油车、混动车这仨现在到底谁最有戏?去年比亚迪说停燃油就停了,好像别人随时能学。可细看其他市场,特别是美国和日本,新能源根本出不来圈。美国新能源车渗透率9%,日本更可怜,2%。挪威那种81%,全世界也没几个地方能复制。这说明啥?电动车的增长是局部、是特殊环境下的产物,真要靠它全面碾压燃油车,离打遍天下还远。

为啥新能源“雷声大雨点小”?首先,得看“水土”。中国市场这些年新能源车渗透率的确冲到了半边天,充换电、配套服务都跟着起飞。可到了欧洲,风能、水能再先进,充电桩不够、维护不便,老百姓有点出远门的实在不愿冒风险。奥迪的调查直白得不行:欧洲人买车最关心还是方便长途,结果电动车在高速上一天就得琢磨充电站,油车基本不操这个心。这要你选,你也未必真敢换电车去自驾游。

再往深里说,车企为啥下不去那分钱?你看看BBA(奔驰、宝马、奥迪)发的电车,有几台能跟中国的比亚迪、小鹏、理想掰掰手腕?电池自研不行,智能化也不灵,卖得还贵。结果销量一年比一年难看,2023年奥迪全球电动车销量跌了近8%,德国芯片、外采、技术积累这一块,反而成了掣肘。亏钱也是真的:大众曝出2024年光电动车业务就亏了21亿欧元。其实这话搁哪家传统车企身上都适用,那些年攒的利润基本还靠油车撑着,你说让他们立马转向,谁不心疼?

更不用说,传统车厂内部什么研发部门、生产制造、销售渠道,几十年都是围着燃油车那套逛的。一刀切换电,哪个老板也得犯愁。再牛气的执行官,碰到老百姓的现实需求、技术短板、体系惯性,真心想赢很难。“战略灵活、慢慢来、别着急”,现在人人都学会打太极了。

奥迪十年继续卖油车,欧洲政策变缓,中国新能源加速-有驾

这里头其实有个冷门但关键的疑问:车企真的想革自己的命吗?一个压根没掌控新赛道技术、利润又微薄的领域,到底值不值得一头扎进去?坦率讲,不见得。从短期来看,电动车是个不得不下场的赌注——政策、环保压力、对手都在逼着往前走,但是真正吃到红利、做成行业领头羊,这个赛道远没决定谁能乐到最后。眼下,最稳当的玩法,就是两手准备,油电双轨慢慢熬。一旦全靠纯电出货,那些老店底裤都得赔光。

不是电动化这事出了大问题,是速度和想象力出了偏差。哪有说喊口号的速度就等于技术变革的速度的?哪有没有基础设施和用户习惯的大改,结果消费者自己“被逼革命”的?所有人口号背后,利益、市场、能力那一套转换,才是真正的“转型成本”。这么说,燃油车禁售不是不可能,但难、慢、贵是肯定的。

这时候再看中国新能源厂商的发展,趁国外巨头自乱阵脚,确实迎来了“弯道超车”的窗口。不是因为我们新能源玩得就十全十美,而是起码在几个关键点跑得更快——一是电池、三电系统的国产化占优;二是智能化、网联操作都无缝对接手机数码消费习惯,这一套让外国车企望尘莫及。这些老外要急着学,光是“摆脱供应链依赖”就够他们喝一壶的。

然而,别觉得中国新能源就能一骑绝尘。全球市场没那么容易被规则化和统一化,补贴政策、法律、老百姓用车刚需、贸易关系,每个国家都有独特“厕所门槛”挡着大家。中国“电车下乡”干得热闹,放到厄瓜多尔、肯尼亚、日本,未必有任何优势。另外,新能源车成本控制、售后体系、核心技术自主化,咱们这些问题也亟需时间去补课。

奥迪十年继续卖油车,欧洲政策变缓,中国新能源加速-有驾
奥迪十年继续卖油车,欧洲政策变缓,中国新能源加速-有驾

现在再回头问一句:完全禁售燃油车,大家准备好了吗?对于中国车企,是判断力、耐力和执行力的全套考验。别光盯着对手慢半拍,有没有能力用自家速度拉开更多差距,才是正道。而对于国外巨头们,家底还厚着呢,用不着玩命自残,不如等新一波技术、政策更成熟,一边卖油车、一边跟进新标准。这就是典型的“大象转身”——慢,但相对安全。

奥迪十年继续卖油车,欧洲政策变缓,中国新能源加速-有驾
奥迪十年继续卖油车,欧洲政策变缓,中国新能源加速-有驾

如果问我怎么看这场新能源转型,我的看法挺简单:决心重要,现实更重要。别低估口号的威力,但更别高估大家为一份环保理想的投票意愿。转型的节奏由技术和市场决定,不是光靠政策层面“咣当”一下就能大跃进。慢一点,其实马上能看得更清楚:到底是新能源“真香”,还是燃油车用起来更顺手。

所以,别被“喊口号”的迷雾冲昏了头脑,也别迷信西方世界的技术红利更强。新能源这条路不能倒退,却也不是光靠意念能冲过去的独木桥。趁别人纠结时,我们多一点冷静、多走几步技术前头,也许才是未来最大的红利。至于什么禁售时间表、全球大同、全面清洁化,别太当真——哪个时代不是口号先行,落地再慢慢磨合。愿景可以远大,落地还是得脚踏实地。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