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新规落地,测评乱象整治,市场安全有新变化

这年头,电动车要被管这事儿,是不是挺让人琢磨的?以前都说管汽车,谁想到连二轮的电动车也一起进了“重点关注对象”名单。你说,这是要大变天,还是又一次“雷声大雨点小”的整治?我其实挺好奇,大家对“行业动刀”是怎么想的,真的能让乱象收敛一阵吗,还是说又是一阵风,过几个月,各家又开始“各显神通”?咱们慢慢聊聊这个事儿。

真正的问题其实不是说管不管,而是为什么一直管不住。汽车界那点事,说白了,很多人都知道,那些所谓的“测评”,一大半水分,说假话的多,说真话的少,尤其是“看钱下评论”。你给了钱,车就好;不给钱,分分钟把你说得一无是处。其实咱们自己买车,看那些网评,心里也清楚十之八九是“有水”,但还得看,毕竟没别的选择,能有个参考总比啥没有强。现在六大部门一起出手,是不是终于打算治这些“明明知道不对但没人管”的事了?

汽车行业,网络环境这波整治,据说主要冲着三个方向。第一就是“靠测评赚钱”,这不说大家都明白,那些评测账号本质就是打广告,大吹特吹,黑了又捧,能有几句真话?但你说一个行业不光靠口碑,还得有点基准,这些所谓意见领袖,嘴上全是花招,消费者被绕晕的多。第二就是宣传,现在的车企太喜欢玩“概念和噱头”,续航动辄八九百公里,性能各种夸,结果用户真买了,发现只有一半能用,问客服就说是“实验室数据”。这类宣传不抓,大家都觉得编故事赚钱才是王道。第三就是互黑,老总们自己在网上各种互骂,昨天你怼我,今天我还嘴,好像不闹点事就没人关注了,最后比的不是技术,是嘴皮子快。

说回来电动车的新国标,其实更直接涉及到大街上每个人的安全。现在新规一落地,别光想着这些小摩托,只管电动自行车,这些“民用小车”才是大家天天用的,从来不出事还好,一出事就全是乱改的锅。什么雅迪、爱玛这些大厂也被约谈了,搞得跟“备课一样”,其实大家都懂“2禁止2必须”:禁止没3C认证的车流进市场,这其实就是保证基础安全。再一个禁止乱改装,这种动手能力真是大城市里藏龙卧虎,能把一辆小电动车魔改成飞车,一堆人横冲直撞。必须严管销售流程,这关键是能查清源头责任,不能出事了大家都跑了,最后找不到人;最后就是必须明码标价,这事其实就是让消费者不再被“套路定价”,也少点烦心事。

专项整治重点查啥?一是先上牌后改装,这其实太常见了,某些人本事大,牌一拿到,车就不一样了,等出事了,车企一脸无辜。二是查电机电池那些魔改,改得快上天,安全却是掉地下。三是把没3C的车直接封堵,反正都到这份儿上了,也没啥含糊空间。这些方法听着简单,做起来难,为什么?因为“群众基础”太宽,大家都觉得改改车、省点钱,没人在意安全,说到底,是谁太容易糊弄。你说这事抓了,到底能不能见效,其实一半看执法、另一半看人的心态。

聊到这儿,大家不免会问,整治能持续多久?这事真能改变行业吗?毕竟过去也没少搞过风暴,最后多数都吹过去了。一会儿一阵风,大家“装模作样”,风头过了,又都回到原样,这次会不一样吗?我其实挺希望是动真格的,毕竟每个人买车都希望安全、靠谱,谁愿意拿自己的命开玩笑?但行业惯性不改,吹完风还是老样子。像那些测评收钱套路、宣传夸大、不安全改装,多管几次还不是有人顶风作案?只能说真正管到实处,才能让这些“歪门邪道”没市场。

其实话说回来,为什么到现在才下决心抓?难道以前都没人看见这些乱象?其实全都知道,就是没到非抓不可的时候,谁都不愿意多管闲事,一个行业烂点就烂点,只要没出大事,大家睁只眼闭只眼。现在到了节点,无数问题堆在一起,车企套路多到消费者一听就烦,安全事故天天有,社会舆论跟着起哄,谁都受不了,这才不得不出手。问题越积越多,最后不得不下狠手,这其实对于整个市场来说,是好事,但对于那些只会玩门道的公司,就是大麻烦。

电动车新规落地,测评乱象整治,市场安全有新变化-有驾
电动车新规落地,测评乱象整治,市场安全有新变化-有驾
电动车新规落地,测评乱象整治,市场安全有新变化-有驾

这个时候也许大家该问,未来买车,到底应该怎么看?那么多新规定,挑选方式是不是跟以前不太一样了?我觉得其实核心还是两件事,安全性和合规性,其他什么省油、跑得远、功能多,说到底都是营销术语。你买车得确定有3C认证,买电动车别贪便宜图个新鲜,一切看实际参数,宣传都能吹天,但跑起来才是王道。另外选车渠道别太随意,街边小铺要谨慎,看着便宜,质量不靠谱,万一出事后悔都晚。

有些人觉得,规定下来,车企还是有办法规避,“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个口子其实永远堵不死,只能说把负面影响降得最低。希望这轮整治是真刀真枪,不是做个样子。不然,消费者对“政策”失去信心,那才是真的没救了。

电动车新规落地,测评乱象整治,市场安全有新变化-有驾

回头看那些曾经被坑的车主,买到问题车,去售后维权,十有八九被踢皮球,反复折腾最后还是自认倒霉。你说消费者能不生气吗?现在有了这道折腾,黑心商家怕是要收敛点,但只要还有赚头,他们不会彻底消失,比的就是谁更能钻漏洞。这时候管得严了,市场环境就能变好一点,真正做产品的企业才能冒起来;那些只会玩花样的,慢慢就被淘汰,行业确实能洗一洗牌。

回到整治的根本,这事儿是给消费者多一份保障,行业能不能彻底变好,关键还是得看落地力度、监督深度。你说如果每次风头都能持续,车企天天想着怎么创新,而不是怎么做噱头,市场自然能好起来,消费者不用提心吊胆,买车的体验也能升级。否则,“整治”只是个口号,乱象过后还是乱象,最后只能说一切归零,啥教训都没留下。

所以咱们说到底,买车一定要自己多操点心,别觉得有新规就万事大吉了。多看看信息,多查查渠道,别光信广告和测评,广告说的再天花乱坠,还是要用自己的眼睛去分辨。新规是好事,但个人的判断力更重要,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买车这事,别让自己掉到“坑里头”,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没必要拿命去试错。

总之,九月之后,汽车和电动车行业要变天,乱象或许真能被压一压,希望这次能管到底,把“坑人”这事消灭掉。咱们就等着,看会不会真的不一样,别又来一阵风,到年底,大家又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安全、诚信、靠谱,这几点如果能成行业标配,那才是真的“好果子”。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