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死的雷克萨斯,漂起来的哈弗,去年夏天在北京,不知谁拍了视频,火得连锅灶都烫掉了一层皮。地库水刚过脚踝,ES瘫着不动,边上哈弗H6溅着水花慢慢挪出去。朋友圈里全是转发,表情包都玩出花样——说白了,开啥不是身份,是看谁心宽。
有一回在丰台,一哥们正吐槽,"嘿,你说我这三十万雷克萨斯防什么用的?下雨地库一泡,保险都说‘基本全损’。"边上4S店技师插嘴,"SUV泡水,最多冒点烟换保险杠,轿车这底盘,泡了直接撅着等拖车吧。"
修车行那头,老刘师傅嘴里叼着烟,敲敲桌子,"理赔单看了一宿,泡水多是轿车。轿车底盘矮,谁也救不了。SUV多出一巴掌高,不是花架子,是真管事儿。大雨一年比一年狠,就看哪个撑得久。"
有人吐槽SUV油耗大,开销高。"小王家新买的CR-V混动,上个月拉我去南三环喝胡辣汤,表显油耗才5不到,这不比卡罗拉多半杯咖啡?"车友群里还有人纠结省油和费用,我听着就乐。案子不在油钱上,一辆车买下来,车价差出来的预算才真扎心。SUV榜单里十万出头的国产货成堆,轿车一线品牌哪个不二十万起步?一分价钱一分实用,真就是这么算。
配置这事也怪。"你们见过宝骏RS-5有后排空调调节的没?十五万的别克英朗还得加钱加装。"装载空间就不提了,豪越那空间自己量,二千多升,农民拉西瓜都能直接塞后备箱。宝马3系后备箱,阿姨要拿只拖布直摇头,"就装点包,实在不中用。"
顺嘴说段插曲。去年清明回石家庄,表弟艾瑞泽5,见我那台老途观把两筐杨树苗、蔬菜全装进去,直擦汗——"你那SUV还能当小货车,轿车装个旅行包都挤脚",旁边保养店的大庆师傅乐个不停:"买车就是,家里人多点,选SUV省心。"
空间实用、上台阶不心疼底盘,这种细节,真到过节才懂。有个盆友媳妇坐月子,轿车端婴儿座椅卡在车门口,SUV后排平着推进去,老人都点赞,"哎,这大车能上能下方便。"
有钱人?大佬们开轿车,讲究“低而不躁”。前排风噪小、悬架绵软、过弯稳,80码不扶方向盘,心里还踏实。普通家庭,先看二排头顶有没有碰,腿能不能打弯。需求不一样,面子跟实际拧麻花似的。
二手市场水可深啦。有回蟹岛二手车贩抽烟跟我隔着摩托闲扯,说端一辆日系紧凑SUV,亏得凶,得七八万;同品牌轿车掉头也就四五万,一桌麻将吹的全是SUV“压资金”。
还有小道八卦,说车主总喜欢自装行车记录仪、防水胶条——听我们修理圈调侃,"有些SUV出厂低配连后排USB口都苦哈,看单子还要加六块钱蜂鸣喇叭。"豪华一点的轿车,反倒标配前后雷达座椅加热,可惜装载还是逊色。
保险公司是不是也‘双标’?据说朋友的迈腾托底,配件一下子甩出三千。SUV跌个保险杠,修几天就结案。零整比嘛,师傅说反正“买啥都得抠仔细”,真要省哪门子钱?
还有件怪事,河北乡下评价一台车,照旧是“这标子值几钱”,你给他讲混动、讲四驱、讲哪家座椅记忆通风,他念半天还是“这车看着大”。
话糙理不糙,高跟鞋再美,上下班赶地铁都得换成小白鞋。车,也是要干活的,大多老实人省点钱,就看谁实在多一点。十五万下来的预算,就听邻居大贺一句实在话,“谁家人多你就买大点的,最后不出来糟心。”
前段时间,微信群里有人聊:有钱人开豪轿,地库一淹躁的比谁都快,还不如小区物业老赵开哈弗H6啥事没有,第二天还拉上 Leute 去喝喜酒。
最后,就那台被水泡过的ES,不知道是没再出现,还是卸了牌照被车贩子拉去修二手。张姨说,下回呀还是得买辆底高点的车,别光看面儿上那一层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