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丰田皇冠。 说起皇冠,想必不少朋友都会想起十多年前那台与奥迪A6L、奔驰E级和宝马5系平分秋色的中大型轿车。 那时的皇冠可谓风光无限,俨然是成功人士的标志性座驾。 但你们知道吗? 如今以进口方式回归的皇冠,月销量却连150台都难以突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作为一位长期关注汽车市场的老车评人,我今天就带大家从潜在车主的视角,一起来剖析这台车的方方面面。
记得上个月我去进口丰田4S店探店时,销售经理苦笑着告诉我,他们店一个月都难卖出一台皇冠。 展厅里那台皇冠静静地停在角落,虽然灯光打得很亮,但看车的人却寥寥无几。 这不禁让我思考:是皇冠产品力不行,还是市场变了?
先说外观设计,这一代皇冠确实来了个180度大转变。 老皇冠那种四平八稳的商务范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溜背造型和年轻化的前脸。 车长超过5米,却做成了轿跑姿态。 我有个做建材生意的朋友,原本是皇冠的铁杆粉丝,看到新车后直摇头:“这车太年轻了,开会见客户压不住场子啊。 ”看来丰田是想吸引年轻消费者,但却可能丢失了原本最忠实的客户群。
坐进驾驶舱,皇冠的内饰倒是保持了日系车一贯的精致感。 软性材质包裹的面积很大,做工细节处处体现着丰田的最高水准。 中控台布局很合理,所有功能按键都在触手可及的位置。 HUD抬头显示非常清晰,开车时不用低头看仪表盘了。 前排手机无线充电很方便,再也不用担心忘记带充电线。
值得一提的是那套14个扬声器的音响系统,我特意试听了几首不同风格的歌曲,高中低音层次分明,解析力相当不错。 后排娱乐系统也很实用,家里有孩子的朋友肯定会喜欢这个配置。
动力方面,皇冠搭载的是2.5L混合动力系统加上E-CVT变速箱。 这套动力总成最大的优点就是平顺和省油。 我在市区和高速都试驾过,起步时电机驱动非常安静,加速时发动机介入也很自然,几乎感觉不到顿挫。 官方油耗数据很低,实际开下来也确实如此,特别适合经常需要用车的人。
驾驶感受方面,皇冠的底盘调校值得称赞。 高速行驶时稳如泰山,隔音效果出色,风噪和路噪都控制得很好。 悬架软硬可调是个很实用的功能,不同路况下都能找到合适的设置。 全系标配的360度全景影像让停车变得轻松,再大的车身也不怕狭窄车位了。
安全配置可以说是皇冠的强项,L2级辅助驾驶系统很好用,全速自适应巡航在高速上能大大减轻驾驶疲劳。 这些配置都是全系标配,这一点比很多德系车厚道。
说到价格,皇冠起售价超过29万,优惠后落地也要30多万。 这个价位确实不低,直接对标奥迪A6L和宝马5系这样的德系豪强。 虽然皇冠的配置很丰富,但在这个价位,消费者难免会纠结于品牌影响力。 毕竟在国内市场,奔驰宝马奥迪的品牌号召力还是更强一些。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皇冠的舒适性。 座椅包裹性很好,长时间驾驶也不会觉得累。 后排空间足够宽敞,毕竟车长摆在那里。 隔音效果真的很出色,关上车窗瞬间隔绝外界喧嚣,配合那套优质音响,简直就是移动的音乐厅。
不过话说回来,皇冠目前最大的问题可能是供货量。 进口车身份导致每月配额有限,4S店基本没有现车,想买的话得等上一段时间。 现在消费者都习惯即看即提,等待的过程确实会消磨购买热情。
从产品力来看,皇冠其实并不差,混动系统省油可靠,配置丰富,乘坐舒适。 但现在的豪华车市场竞争太激烈了,除了传统BBA三强,还有雷克萨斯、凯迪拉克、沃尔沃等二线豪华品牌的围剿。 皇冠的定位似乎有些模糊,既想保持商务形象,又想吸引年轻消费者,结果可能两头都不讨好。
我采访过几位最终选择其他车型的消费者,他们普遍认为皇冠的品牌溢价能力不如德系豪华品牌。 有位的说法很代表性:“花30多万买车,我还是更倾向于选择奔驰宝马,毕竟开出去更有面子。 ”
总而言之,皇冠是台好车,但可能生不逢时。 如果放在十年前,这样的产品力肯定大卖,但如今的市场环境已经完全不同。 消费者更看重品牌效应,而皇冠在这个方面确实不占优势。
好了朋友们,今天关于皇冠的分享就到这里。 不知道你们怎么看这台车? 如果是你的话,会考虑购买这台丰田皇冠吗?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