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超广东,碾压安徽,一直被小看的山东,才是中国车圈的扫地僧

最近车圈有个事儿,属于典中典,山东汽车产量,干到全国第一了。

讲真,这事儿就挺玄学的,感觉就像武林大会打到最后,大伙儿都以为是华山论剑,结果一个在后厨颠大勺的山东师傅,拎着炒勺把所有人都给拍翻了。不装了,摊牌了,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四月份干了23.37万辆,把之前天天上头条的粤、徽两兄弟都给摁下去了。更骚的是,新能源车产量同比暴增379.31%,这增长率,三体人看了都得从脱水的画里气活过来,直呼ETO都没这么发展下线的。这不是黑马,这是直接把赛道给吃了,连带着裁判的哨子都嚼了。

反超广东,碾压安徽,一直被小看的山东,才是中国车圈的扫地僧-有驾

很多人就开始分析,说山东有什么王牌。

第一张牌,叫完备的产业链。这话说的,就像夸一个学霸“这次考得不错是因为他带了笔”。废话。山东那个产业链不叫完备,那叫一个巨大的压缩毛巾。平时看着平平无奇,只要政策的水龙头一开,资本的开水一浇,它就能瞬间膨胀成一个覆盖全省的巨型抹布,把所有油腻和利润都给你擦得干干净净。从滨州的铝,到枣庄的锂电,再到青岛济南的整车厂,人家在省内就能自己召唤神龙,不像有些地方,造个车壳子还得跟隔壁省的兄弟磕头。我突然想起我楼下那个修电动车的山东大爷,他那个工具箱一打开,家伙什比三甲医院的手术室都全。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张牌,叫智能化制造。说青岛奇瑞工厂1.5分钟下线一辆车。这个速度,你点杯瑞幸,还没等到“酱香拿铁”做好,人家那边一辆车已经开出厂门,顺便还能摇下车窗问你一句“哥们儿,去哪儿?”。这不叫智能制造,这叫工业领域里的雷电法王杨永信,用电流和数据把生产线电得服服帖帖,电到它形成了肌肉记忆,除了疯狂造车啥也不会想。我靠,这简直就是离谱!

第三张牌,叫龙头企业。中国重汽、比亚迪什么的。这更是废话中的废话。真正的龙头不是这些企业,而是山东那种“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掀桌子精神。比亚迪济南基地10个月就投产了,这是什么概念?这是闪电战,这是把地基、厂房、生产线都打包成压缩文件,直接解压到地里。别的车企还在搞PPT发布会,还在聊品牌故事,山东老哥直接把工厂开到你家门口,就问你怕不怕?要么成仙,要么成盒,中间态?不存在的。

我作为一个在社会上被毒打了多年的中年人,我早就看明白了,什么花里胡哨的技术,什么颠覆性的体验,最后都打不过四个字:便宜,管饱。山东的路线,就是典型的“我不管你们怎么修仙,我只管物理超度”。你谈智能座舱,我给你新能源重卡;你谈自动驾驶,我给你氢能物流车。主打一个错位打击,你跟我聊梦想,我跟你聊吃饭。就跟自动驾驶的终极难题一样,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这种不讲道理的实用主义,才是真正的护城河。

当然,一堆人又开始跳出来说,山东没有灵魂,没有自己的高端品牌,就是个“汽车界的富士康”。

是是是,你们说的都对。

反超广东,碾压安徽,一直被小看的山东,才是中国车圈的扫地僧-有驾

但这种评价本身就是一种傲慢。什么叫品牌?奔驰的标值五十万,这是品牌。但一个能让你在零下二十度拉一车白菜从寿光跑到漠河的重卡,它的可靠性本身,就是品牌。会买奔驰S的人,你就算把车价降到10万,他也不会去看比亚迪秦。反过来,一个靠拉货养家糊口的卡车司机,你就算把奔驰的标贴在重汽的车头上,只要价格贵一万,他眼睛都不会眨一下。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又有点道理?

反超广东,碾压安徽,一直被小看的山东,才是中国车圈的扫地僧-有驾
反超广东,碾压安徽,一直被小看的山东,才是中国车圈的扫地僧-有驾

山东现在的问题,不是要做下一个蔚来或者理想,去卷沙发彩电大冰箱。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这种“我全都要,也全都能造”的蛮力,变成一种人人都看得懂的“肌肉记忆”。生产线如同一个巨大的钢铁传送带,上面流淌的不是冰冷的汽车,而是山东老哥们沉默的DNA。但话说回来,只会闷头干活,不会讲故事,在这个时代有时候真的会吃大亏。

所以,你看好山东汽车产业的未来吗?

这个问题本身就问错了。在眼下的修罗场里,根本不存在你看好谁,只存在谁能让你不得不看着他。山东不是来让你看好的,它是来让所有人都睡不着觉的。

反超广东,碾压安徽,一直被小看的山东,才是中国车圈的扫地僧-有驾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