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纯电保时捷的中产们,这次又要为无线充电桩买单了,价格高昂但契合豪华品牌的体验追求,能否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仍待观察
说真的,无线充电桩不少车企都试过,但我咋感觉唯独保时捷跟它最搭。就在刚过去的慕尼黑车展上,保时捷展示了自家的无线充电系统Porsche Wireless Charging。并用了一台可以支持无线充电的 Cayenne Electric(卡宴纯电版)进行展示。因为集成化的设计,这套充电系统看着比充电桩简洁不少,仅有一块充电基座,和一条电缆。控制单元和充电感应线圈等设备全都集成在了基座中。官方说这套系统可以在 240V 的环境下使用,并可在 -40℃ 到 50℃ 的环境下工作,还具有一定的防水功能。(这段先按下不表)我曾经问过一位车展工作人员:买这个装在家里,不会觉得怪异吧?他笑笑说:走在前面,体验感强,客户倒是喜欢。
在操作上,驾驶者只需对准前轮的感应区,车辆自动检测到对位后,悬架会自动下降到10-15厘米的充电高度,然后就开始传能。几秒内,功率达到11千瓦的峰值。你知道,11kW算中档快充的水平——这个功率,普通家用充电桩大概两小时左右能充满一辆车的电池。
系统配备异物和活体检测,确保安全,免得车主按错钥匙点燃了人或者异物。
但价格呢?这个无线充电基座卖 5000 欧元,车上的线圈模块大概2000欧元。换算成人民币,差不多5.8万,还是不包安装费。你说,普通人真的会那么土豪花这钱?我身边朋友都在吐槽:这个价格,充个电,买辆二线豪华SUV都能搞定了。
想象一下,咱们一块买个一万多的普通充电桩,要插线插管的,麻烦不可避免。
但保时捷的用户大多是在家里有独立车库、喜欢体验未来的一群人。这个场景还挺契合他们的生活惯——不用再担心充电线被踩碎,或是尘土飞扬在充电口周围。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一张车主的自拍照。背景是一面整洁的车库墙,旁边摆着配套的无线充电基座。细节是:那台车用着适配器连接的快充电缆,旁边一堆电线乱糟糟的,瞬间就让我觉得无线模式的简洁感更上一层楼。
不过我心里在想:这技术其实也没啥新鲜的——跟手机的无线充电原理差不了太多。电磁感应,变成了生活中的小玩意儿。
这个价格,有没有让你觉得怎么感觉特别像在炫技?我还猜测:是不是品牌特意养成高价体验策略,让少数钟情升级?
咱们普通用户要体验,也得考虑挂个无线充电板的成本——说实话1万以内还算可以接受,毕竟快充桩也都得那么个价。可要全车无线,那真得算奢侈品了。
对比两个场景:
一边是那个在家居花园里,用无线充电的豪车,随时开到停车位就能自动充;
另一边,咱们普通家用车,充个快充还得插几次,甚至得特意配个转接器。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试过用手机无线充电,烫手、卡顿、繁琐——实际体验有点矛盾。
用在车上……其实也类似,磁场散逸、能量损耗,是技术的天花板难题。
似乎无线充电的优势,只在于感觉好——即使有能量损失点,交上点体验费,也许有人乐意。
但你想到一件事没?那些传统充电,是否真的那么差?线材、插头其实挺抗用。
而品牌一直强调这个便利感,是不是有点外壳改善、内核原样的感觉?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我总在想:这项技术,究竟算未来标配还是特殊秀技?
你觉得呢?
最怕的还是场景不一致。磁场的精准对位,能不能始终保证?不然,掉链子的几率也是大。
我试过一回,车停得不够正,系统就提示对位不良——还是人工微调一下比较方便。
我还想到点事:如果未来在高速路旁铺一段动态充电路——折腾的成本其实高得离谱。
瑞典那几个国家试了试,预算压力大得让人不敢想像。那些慢慢‘铺路’的方案,能真正普及?
或者,我们其实更愿意接受线在家中安稳充,就在自己熟悉的车库里,随时都能放空电池。
(这段先按下不表)
最后说句:你猜咱们普通消费者,能不能真舍得为这个科技体验多掏点钱包?
或者,只有像卡宴这样豪华车的富豪才会心甘情愿。
你发现没,车门还开启得比无线充电还麻烦一秒?我心里暗暗思忖。
不过豪华体验或许就是:坐在车里,按着手机,听着音乐,看着充电状态静静等待。
或许会变成这样:不插电,不拔线,就在贵族般的舒适感中,等待一股磁场悄然充满你的车。
但,咱们普通中产的车棚里,能不能也偷偷装个无线充电…会不会变成打破等待的另一种方式?
全部评论 (0)